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14期
编号:12279959
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14期
     【摘要】 目的:观察采取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从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知识、对待疾病的态度、观察先兆症状、护理操作技术等方面,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68例下肢骨折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减轻或避免下肢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0

    下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伤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下肢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肢体不能自由活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引起血流缓慢,使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致内膜损伤而激活凝血系统[1],为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68例下肢骨折的患者从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知识、对待疾病的态度、观察先兆症状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方面,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鹤煤职工二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8例,男40例,女28例,其中胫腓骨骨折钢板固定术后15例,髓内针固定术后6例;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8例,空心钉内固定术后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加压滑动螺钉固定术后6例,股骨髁骨折钢板固定术后12例,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固定术后12例,踝部骨折螺丝钉、克氏针固定术后6例。

    1.2 方法 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从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知识、对待疾病的态度、有无先兆症状、护理操作技术等方面进行评估,找出其弱势方面,然后针对个人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实践。

    1.2.1 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主要从患者的饮食和排泄方面做好预防措施。对术后的患者要观察饮食与大小便的情况,饮食是否合理,有无诱发DVT的因素,患者是否喜欢运动等。因饮食与DVT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术后应嘱患者勿食用含维生素K的食物;禁烟酒,给予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加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 http://www.100md.com
    1.2.2 普及疾病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掌握有关术后预防DVT的知识,懂得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讲解术后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和预后,讲解发生术后深静脉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2],如患肢适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同时患肢应注意保暖,以免受冷刺激引起血管痉挛,使血流缓慢,形成血栓;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腓肠肌及大腿肌群,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患肢过度外展,保持患肢外展15°~30°[3];讲解正确体位摆放和翻身的重要性,让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患者适当下床活动,活动时穿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回流。

    1.2.3 积极地对待疾病 观察患者在对待医嘱方面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积极进行肢体训练,能主动活动的要教会患者做“静脉操”,主要动作是行踝关节屈伸、旋转和蹬踏运动,3次/d,每次10 min左右,对不能或不会进行肢体锻炼的要进行指导,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如加强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发挥小腿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淤滞。对不能自主活动的要给以被动活动,主要是人工按摩和做些被动的屈伸运动。
, http://www.100md.com
    1.2.4 观察先兆症状 注意观察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而及腓肠肌有无压痛等情况,患肢的皮肤温度与健侧相比不超过3 ℃,观察患肢周径的变化,分别在髌骨上缘15 cm,胫骨结节下10 cm,逐日进行测量,同健侧肢体相比较,并记录。若患肢出现肿胀疼痛、潮红或发绀应警惕包扎过紧,应及时给予处理。当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小腿肌肉饱满紧韧压痛明显者,应考虑DVT,及时通知医生,切勿将血栓形成引起的疼痛,误认为一般刀口疼痛,以免延误处理时机。也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药熏洗,以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肿胀,但避免烫伤。

    1.2.5 操作技术 骨折患者由于外伤及手术机械性损伤,使静脉受损继而激活凝血系统,并吸附大量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极易发生DVT。术中术后静脉穿刺时局部血管损伤也是其发病原因之一。护理时要做到:(1)尽量不让学生为其做静脉穿刺,让技能娴熟的护理人员为其做静脉穿刺,争取做到一次成功,减少血管的损伤。(2)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特别是大隐静脉的穿刺部位。(3)持续滴注不超过48 h,如局部发现炎性反应,应立即用中药消炎液外涂,同时重建静脉通道,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4)注射发现回流差或采血后血液快速凝固等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加剧的倾向,应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术后3 d,对年龄40岁以上、手术时间超过30 min、有DVT史、有继发诱因和凝血异常者,预防性口服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中药,静脉点滴低剂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但应注意加入肝素时点滴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68例下肢骨折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回访患者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满意,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DVT发生有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的高凝状态,并且在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方可引起血栓形成[4]。血栓栓塞是手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护理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DVT的发生机理、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从多个方面采取预见性护理护理措施,干预了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从而减少了下肢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巴广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护理[J].河南外科杂志,2008,14(1):11.

    [2] 赵霞.住院患者护理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88.

    [3] 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103.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0-891.

    (收稿日期:2012-03-13) (收稿日期:李嫚), 百拇医药(范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