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27期
编号:12295128
1例PICC置管致严重静脉炎的干预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27期
     【关键词】 PICC置管; 严重静脉炎; 干预措施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舒适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得以广泛推广。随着PICC使用的日益增多,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护理人员非常关注的课题[1]。文献报道,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2.3%[2]。PICC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3]。本科收治肝癌1例,因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肿胀范围广,疼痛程度高,静脉呈条索状红线改变,经50%硫酸镁湿敷及马铃薯薄片外敷患处交替使用,临床治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2岁,确诊肝癌约10个月,入院准备进行介入治疗。因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差,入院后第3天(2011年7月19日),经患者及家属同意,给予留置德国贝朗PICC。穿刺部位:左上肢头臂静脉(肘窝下3 cm);臂围:21 cm;体位摆放:平卧,左上肢外展与躯干成90°,头转向左侧,下颌贴住肩部;置管深度:46 cm,置管过程顺利。胸部DR检查提示PICC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平第五胸椎下缘水平。置管后第1天,左锁骨中线上方轻度不适,给予喜辽妥软膏涂抹后症状缓解。置管第3天,患者左上臂开始出现红、肿、热、痛,静脉条索状红线改变,经喜辽妥软膏涂抹及50%硫酸镁湿敷患处,静脉炎不能控制,置管第4天症状加重,肿痛以头静脉走向为中心,波及上至距肩关节4 cm,下至穿刺点上方5 cm,两侧接近臂缘,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臂围23.5 cm,患者自觉难受。当时有拔管的考虑,因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差,并且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静脉炎,忍受疼痛能力较强,不同意轻易拔管,评估到患者在能够忍受疼痛的范围内,经沟通取得高度配合,给予50%硫酸镁湿敷与马铃薯薄片外敷患处交替使用,抬高左上肢,隔天症状好转,关节活动受限减轻。治疗1周,左上臂红、肿、热、痛缓解,头静脉走向条索状改变,轻度触痛,臂围21.5 cm。治疗2周后痊愈,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正常。

    2 讨论

    2.1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原因 由于PICC穿刺置管,导致对静脉壁的损伤,可激活其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补体及激肽,这些物质的激活可以减慢血流,介导局部的炎症,从而发生血管损伤,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病变的血管变成暗红色,局部疼痛,触之呈条索状。

    2.2 PICC静脉炎的分级 根据IMS静脉炎分级标准:0级无临床表现。1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能出现肿胀,也可无肿胀,无“红线”样改变。2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能出现肿胀,也可无肿胀,“红线”样改变。3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出现肿胀,也可无肿胀,“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4级同3级,加上脓液渗出[4]。

    2.3 干预措施及方法 采用50%硫酸镁湿敷及马铃薯薄片外敷患处交替使用。用纱布浸在50%硫酸镁溶液中,捞起拧至不滴水为宜,湿敷患处4次/d,30 min/次,纱布快干时重新更换。马铃薯洗净切成薄片,每片约0.3 cm,外敷患处,薄片快干时重新更换新鲜马铃薯片,与硫酸镁湿敷交替使用,并抬高左上肢。注意观察红肿,疼痛程度及皮肤有无损伤。无菌敷料贴以保护穿刺点为原则,敷料上缘下移至穿刺点上3 cm(常规贴法是无菌敷料贴中心位于穿刺点),尽量暴露肿胀部位敷药,增加穿刺点更换敷料的次数。

    2.4 50%硫酸镁及马铃薯片的作用 50%硫酸镁是利用其高渗透作用,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炎性水肿。镁离子具有保护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增加内皮细胞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局部疼痛症状。硫酸镁经皮肤直接吸收入皮下,可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解除血管痉挛[5]。而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VitB、VitC及少量龙葵素,有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血脉等功效[6],可改善患处血循环,消除局部水肿,缓解疼痛,有效地控制炎性反应。淀粉具有高渗作用,促进药物吸收[7]。马铃薯中的活化物质能软化血管及恢复血管弹性,降低血管脆性[8]。可促进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肿胀面积变小。

    2.5 德国贝朗PICC导管 德国贝朗PICC导管的材料是聚乙烯,弾性及柔软度都差于硅胶材料的导管,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但因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临床应用较多[9]。本例患者外周血管条件较差,加上选用德国贝朗PICC导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虽属3级,但肿胀范围广,疼痛程度高。喜辽妥软膏涂抹及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治疗效果不错,文献报道也较多,但应用在本例患者中预期效果不佳。而50%硫酸镁湿敷和新鲜马铃薯片外敷交替使用,在作用上得到互补与协同,再加上硫酸镁是冷湿敷,覆盖在红、肿、热、痛的部位上,使患者感觉凉爽舒服,减轻痛苦,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本例严重机械性静脉炎,因干预措施正确,且患者对PICC置管的认知较好,能够高度配合,临床治愈,无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聿秀,高玉芳,王秀荣,等.床旁超声在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7):58-59.

    [2] 赵洁,张秀华,肖彩霞,等.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的PICC护理96例[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11-12.

    [3] 周超群,王瑞萍,黄梅,等.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J].当代护士,2009,9(12):5.

    [4] 繆景霞.PICC常见问题及并发症防治[A].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新疗法及理论与实践学习提高班讲义,2010,7:33.

    [5] 彭磊文,李争鸣.硫酸镁湿敷对化疗患者局部反应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4):346-347.

    [6] 俞小平,黄志杰.本草纲目精译[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466-467.

    [7] 傅洁洁,钟伟伟,张冰冰,等.马铃薯治疗静脉输注外漏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A):3135.

    [8] 谢建欢,尹冬梅,张秀梅.马铃薯外敷治疗输液外漏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08,6(12C):3329.

    [9] 者晓玲.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18-120.

    (收稿日期:2012-05-21)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唐仰璇 佘佩吟 方楚萍 张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