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438
分析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黄宝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67例小儿疝气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横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未发生复发入院病例,对照组有4例复发再次入院治疗。结论:小儿疝气采用横切口手术治疗不仅效果显著,且切口小,可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横切口手术; 小儿疝气; 常规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儿疝气)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常规手术方式是与腹股沟平行的韧带进行斜切口,这就会使切口较大,出血量多,且很多患儿在手术后仍会有复发情况[1]。为进一步研究小儿疝气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选取本院于2009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33例采用横切口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09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67例小儿疝气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30例,女3例,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8个月,平均年龄(6.0±1.4)岁;其中发病时间最长者5年,发病时间最短者为1周,平均发病时间(2.1±0.5)年。对照组男30例,女4例,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11个月,平均年龄(5.0±1.2)岁;其中发病时间最长者4.9年,发病时间最短者6 d,平均发病时间(3.1±0.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自然资料以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患儿均取平卧位,在其臀部置以软物,将臀部抬高,在患儿的侧腹股沟中内侧上1 cm的地方做一个3 cm长的平行切口,将腹外斜肌前鞘切开,将精索显露后进行分离,找到疝囊后进行完整剥离至颈部,然后进行高位结扎,覆盖敷贴,回病房。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2]。

    治疗组患者采用横切口手术治疗。在患儿的外环中上方腹横纹肌下进行横行切开,长度在1 cm左右,采用小拉钩与蚊式钳对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将精索暴露出来后找到疝囊,再将其纵向切开,之后进行游离分剥。用可吸收线将疝囊的颈部进行高位结扎。术中止血后复位精索睾丸,用止血钳夹住切口的皮肤,之后覆盖敷贴,整个过程要确保无菌操作。患儿在麻醉清醒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若无不适即可出院,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和复发入院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未发生复发入院病例,对照组有4例复发再次入院治疗。见表1。

    3 讨论

    小儿疝气即腹股沟疝,是小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4%左右,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发病率约为女性患儿的十倍[3]。腹股沟位于大腿与下腹壁交界处,其间有一组织为腹膜鞘状突,其主要功能为固定小儿睾丸于阴囊中,或者是固定女性的子宫圆韧带。胎儿在母胎发育中,睾丸经腹股沟滑向腹膜并向前推进形成鞘突,并且其与所形成的鞘突会一起滑入阴囊内。小儿出生后,鞘突会自行封闭,但是,由于部分患儿出生后腹膜鞘状突未能完全关闭,导致腹腔内其他器官组织进入鞘突部位,形成疝气[4]。疝气可为斜疝和直疝,可两侧同发,但多见于右侧部位,早期无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加重会有明显下腹坠胀感,严重者肿块甚至可能会坠落阴囊内。对小儿疝气的及早确诊非常重要,小儿腹股沟疝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则是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小儿疝气临床表现有下腹胀痛、胀气、便秘、疲劳等,而由于疝囊内肠管挤压,可能出现疝气嵌顿症状,继而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继发病,致使患儿生命受到威胁。小儿疝气最好进行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众多继发症状的出现,危及患儿生命安全[5]。

    横切口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其于小儿腹部外环口给予1 cm左右横切口,切口位置与朗格氏皮肤纹理线重合,是以手术过程中组织分离较少、出血量小,且切口瘢痕轻微,平整度高,创伤性小,感染并发症少,效果非常理想[6]。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长度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相较于对照组的传统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军,钱立印,葛亚博.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37—38.

    [2] 黄绍生.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92—92.

    [3] Beltran M A, Cruces K S. Are the outcomes of emergency Lichtenstein hernioplasty similar to the outcomes of elective Lichtenstein hernioplasty[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1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