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2期
编号:12698553
浅释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32期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不良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尽量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制造疫苗所用毒株的特性,除了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外,与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呈正相关;活疫苗残余毒力在接种后可出现轻度自然感染的临床反应;疫苗佐剂及其添加成分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接种对象、禁忌证、接种剂量和剂次掌握不严,疫苗接种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以及被接种者个体差异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各种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防范对策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及手段,随着我国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儿童接种疫苗种类和针次的增加,导致的疫苗不良反应和偶合症也明显增多,人们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越来越关注,给免疫规划工作带来了相应的困难[1-2]。通过近年来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案例的调查处理,现将常见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归纳总结如下。

    1 发生不良反应的复杂性

    引起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些可能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有些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疫苗等生物制品本质的因素

    1.1.1 制造疫苗所用毒株的特性 毒株的特性明显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接种后反应发生的概率,因为不同毒株有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有些疫苗是由含内毒素的革兰阳性杆菌制成,以致注射后毒性反应较重,可引起机体发热,血管收缩功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等。

    1.1.2 活疫苗残余毒力 活疫苗是由自然界分离获得的弱毒株或在实验室特定的条件下获得的减毒株制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