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336422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王存岚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价值,为此类疾病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使用率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术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腹组,但出血量小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切口美观、疼痛轻、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价值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有研究报道,3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可达20%以上[1],单纯的药物治疗复发率高,效果不甚理想[2]。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维持生育能力、保持盆底结构完整性的标准术式。以往常规的操作都是经开腹后直视下进行,但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患者回复慢以及术后不美观等缺点[3]。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其安全、微创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昧[4]。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8月-2012年6月55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5例开腹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1~57岁,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病变,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凝血功能正常。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55例,其中腹腔镜组平均年龄(45.3±3.8)岁,有手术史18例(剖宫产、阑尾炎等),有生育史50例,浆膜下肌瘤28例、肌壁间肌瘤33例,单发瘤36例、多发瘤19例;开腹组平均年龄(45.9±3.3)岁,有手术史20例,有生育史49例,浆膜下肌瘤25例、肌壁间肌瘤34例,单发瘤38例、多发瘤17例。两组年龄、手术史、生育史、肌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开腹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方式。腹腔镜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腹部常规气腹穿刺,3个穿刺套管分别置人脐上缘(穿刺套管直径10 mm)、左下腹(穿刺套管直径15 mm)、右下腹(穿刺套管直径5 mm),根据手术需要,必要时耻骨联合中点上2 cm处做第4点穿刺。将气腹针刺入腹腔内充气,并保持12 mm Hg形成人工气腹,镜下探查腹腔脏器情况与肌瘤存在的位置及数量。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或盆腔粘连严重患者,可于膀胱镜下置入输尿管导管,必要时抽动输尿管导管,以防止损伤输尿管。使患者保持头低位30°,以8号针头刺入肌瘤边缘处,注入10%垂体后叶素6 U。将电凝钩和电凝棒的输出功率调至40~60 W,于肌瘤最隆起部位用单极电凝钩纵行切开肌瘤包膜,长度约为瘤体直径的2/3,深度达肌瘤假包膜。适当暴露瘤体后,以抓钳固定瘤体并将其提起左右旋转,分离钳钝性分离,完整剔除肌瘤。剔除过程中瘤体底部如有活动性出血点,以电凝棒电凝止血。有蒂的浆膜下肌瘤则以双极电凝肌瘤的蒂部,再用单极电凝钩切除肌瘤。以0号薇桥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创口,尽量闭合残腔。检查创面无渗血后,肌瘤经粉碎器旋切后经左侧穿刺孔取出,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使用率和住院天数,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所获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和Excel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子宫肌瘤发病原因可能与长期雌激素的刺激有关,而子宫是维持盆底结构完整性的重要器官,子宫切除可能带来盆腔器官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随着女性婚育年龄的推迟,子宫肌瘤发病率逐渐增高,以及对生育内分泌健康状态日益重视,更多的妇女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妇科治疗子宫肌瘤并且需要保留子宫功能或有生育要求的一种传统而经典的手术方式。但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患者恢复慢、切口长而不美观,特别当肌瘤较大、数目多、剥离创面大时,易发生盆腔广泛粘连从而影响再次受孕。

    随着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腔镜下手术技术日趋成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可代替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起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只在腹部开3~4个很小的切口,不仅更加符合美观的要求,而且大大降低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本研究证实了上述观点,结果显示,术中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腹组,但出血量却远远小于开腹组(P<0.05)。笔者认为,随着腔镜下操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手术时间还有压缩的可能。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示,腹腔镜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从而在微创、美观、疼痛轻、恢复快等各方面,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普遍好评。

    虽然腹腔镜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使用限制,如存在盆腔附件恶性肿瘤、多发性肌瘤、瘤体过大等。笔者在手术时也体会到过大的创面将会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但腹腔镜下缝合止血的操作均不如开腹手术安全、方便。因此在制定手术方针时还应针对肌瘤的数量、类型、大小以及术者的操作能力而有所调整。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创伤小、切口美观、疼痛轻,而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了社会医疗资源,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国红, 靖雪敏, 陈华学, 等. 全程健康教育在子宫切除病人的应用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10A): 2825-2826.

    [2] 王冬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