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年第36期
编号:1234279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hs—CRP的变化及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取65例AMI患

    者(AMI组)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测定其血小板参数和hs-CRP并进行对比。结果:患者的hs-CRP、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压积(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AMI患者血小板参数和hs-CRP的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病情的了解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hs-CRP

    临床上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并出血,形成的血栓导致管腔闭塞[1],使心肌缺血性坏死。血小板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胞浆,属于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血小板于受损的血管处通过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在血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诊断及预测价值[2-4],是反映炎症反应存在及活动的重要指标。为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hs-CRP的变化与AMI的相关性,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65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山西省汾阳医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住院65例AMI患者病例资料,女23例,男42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所有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同一时期健康体检人员,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为5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和试剂 Sysmex公司生产的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及配套质控品;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为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AMI组及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2 ml和3 ml分别置于EDTA-K2抗凝管和干燥管中,检测MPV、PDW、PCT和hs-CRP。测定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所有检测工作须在接收到样本后2 h内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MPV、PDW、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生逐年呈增长趋势,严重危害着中、老年生命健康。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的高发病。这种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硬化斑块破裂及表面损伤,冠脉内膜下出血或持续性痉挛,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持续地缺血,引起心肌坏死[1]。 血小板是启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介质。缺血区血小板消耗增加,血管由多种因素逐渐形成血栓,心肌急性梗死,造成机体缺氧。骨髓缺氧导致血小板生成能力下降,加上血循环中消耗过多,对骨髓再度刺激,使骨髓生成巨大血小板,导致MPV的增加,血小板之间体积差增大,PDW同时增大。MPV反映了血小板的刺激水平和血小板生成速率的变化,所以血小板的活性可间接通过MPV测量值来观察。Khandekar等[5-6]观察结果证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平均血小板容积增高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风险增高,说明MPV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另外,MPV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PDW是反映周围血中血小板体积异质性参数,是血小板体积分布的变异系数,它表示血小板大小的分布情况。由于缺血性心脏病循环血中血小板形态功能发生了变化,血小板大小不等,且体积较大、功能较强、易聚集的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分布宽度亦随之增大[7-8]。本组资料中AMI组MPV、PDW这两个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量的资料表明MPV和PDW呈正相关,MPV增加,PDW也增大。PCT值的变化一般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一致[7]。由于血栓形成过程中,在梗死部位血小板必然会被消耗,从而引起血小板数目的减少,PCT也会相应减少,说明它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

    C反应蛋白(CRP)是极其灵敏的急性时相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是组织损伤、炎性病变时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并且还促进炎症反应以及反映斑块成分、预测粥样斑块破裂,甚至触发局部血栓形成[9]。在急性心梗时炎症细胞及炎性递质白介素-6(IL-6)的大量释放,诱导肝细胞合成并释放hs-CRP,致使血液中hs-CRP含量显著升高,可达正常参考的2000倍[10]。本组资料结果显示AMI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可以说明,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它可作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来进行动态观察。hs-CRP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梗死范围及严重性有显著的相关性,含量越高心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当前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2]。同时也是监测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良好指标。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血小板参数系列、hs-CRP含量水平对其发生、发展和病情的了解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应加强动态监测以上指标,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合理用药,同时检验科人员应与临床沟通,使病人得到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 百拇医药(张玲霞 徐林萍 刘秉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