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35612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0例临床分析及产后恢复情况(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5日 刘果霞 杨丽 薄晋魏 白强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及分娩时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统计并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00例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血小板计数分为三组,对比她们的出血情况、分娩方式及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三组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越低,出血情况越严重;三组孕妇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越低的患者,剖宫产比例较大;血小板计数较少的患者产后恢复较缓慢(P<0.05)。结论:各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按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病因不同,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等。围生期处理需个体化,新生儿产后要严密随访。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孕期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有妊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及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危害较大,不仅会造成孕妇分娩时的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而且还可能造成胎儿颅内出血,死胎、早产以及胎儿出生后的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发生率约占妊娠总数的3.7%[1],通常由内科疾病或妊娠合并症引起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或产生障碍等引起,对母婴危害较大,故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临产均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等检查。避免分娩风险,获得良好结局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10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10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00例,排除其他各种血液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孕妇年龄19~42岁,平均(25.2±5.0)岁;孕次1~5次,产次0~3次;分娩孕周34~42周,初产妇72例、经产妇28例;妊娠前已确诊7例,孕期发现血小板减少66例,临产时发现27例。100例患者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68例(66.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0例(9.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11例(10.7%)(重度子痫前期9例,子痫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6例(5.8%),病因不明5例(4.9%)。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22例,血小板计数<30×109/L;B组:41例,血小板计数(30~50)×109/L;C组:37例,血小板计数>50×109/L。所有患者均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查。三组年龄、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孕期2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诊断根据英国2003年2月公布的《血小板减少指南》[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是孕前血液科明确诊断,孕期首次发现血小板减少,随孕期周进行性降低,骨髓穿刺巨核细胞正常或者增多,伴成熟障碍,除外其他血液疾病及其他血小板症,抗血小板抗体阳性,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的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3]。产后出血定义:产后24 h内出血>500 ml,出血量的测定采用称重法。

    1.3 治疗方法 针对病因分别给予治疗。A组剖宫产术时输注血小板6~10 U或新鲜血600~800 ml,口服强的松40~60 mg/d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d,共3~5 d;B组分娩前2周应加大激素的用量,泼尼松40~60 mg/d,分娩前3 d可用氢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滴200~300 mg/d,产前应充分补充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升高至(50~80)×109/L以上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是提高血小板的有效方法,一般第1次输注6~12 U(国内单位);C组5例予以激素治疗,32例无临床表现而未给予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患者中产后出血有10例出现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5.45%,B组患者中有11例出现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8%,C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5%,C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与B组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出血量为(720.59±215.88)ml,B组产后出血量为(553.17±202.45)ml,C组产后出血量为(320.74±185.46)ml,A组产后出血量均高于B组和C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 100例患者中有45例剖宫产,A组有18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