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7期
编号:12356211
“类医生”: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7期
     【摘要】 医务社会工作的出现与发展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医院里采用“类医生”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即给予医务社工岗位及编制、发挥医务社工处理各类医患问题的能力、多层面的推介医务社工。

    【关键词】 类医生; 医务社工; 发展趋向

    我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借鉴国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有条件”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这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1]。不过,我国医务社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从2000年上海市东方医院设立社工部以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国内引入医务社工的医院数量依然非常少,目前急需探索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现有医学模式。2011年7月,汶川县人民医院在香港红十字会的支持下成立了社工部,社工部制定了相关的社工制度,招聘了2名具有多年一线服务经历的社工。经过1年多的发展,社工部评估跟进了300多名地震伤残患者,开启了30多期小组活动,协助处理了多起医患纠纷,极大地完善了医院的医疗健康照顾体系。汶川县人民医院医务社工取得成功有赖于“类医生”模式的探寻。所谓类医生,就是医院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提升到与医生同一层次,对社会工作人才参照医生管理,将社会工作服务类似于医生医疗健康照顾等。本文以汶川县人民医院“类医生”的社工发展模式为例,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中的职能和重要性,研究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

    1 岗位设置“类医生”:给予社会工作职业岗位与编制

    社会工作者的使用问题是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重点与难点,社会工作者的人事制度是发展医务社工的关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