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682768
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下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年内60例超声检查诊断的主动脉瓣下狭窄患者(观察组)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并与6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本病的超声诊断方法。结果:SAS组与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收缩期、舒张期厚度(Ts,Td)及增厚率(△T%),左室舒张末内径(Dd),左室流出道血流速(Vmax)及压差(PG 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SAS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心脏超声; 主动脉狭窄; 超声心动图; 瓣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6.040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临床分为先天性AS、老年钙化退变性AS与风湿性AS三种,其中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畸形临床表现为瓣叶数量的异常,瓣叶交界粘连,瓣叶增厚和瓣环发育不良等类型病变,患者在出生时可以不出现任何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但是随着瓣膜退变,部分患者在40岁左右发展成AS[1]。在我国风湿性AS较常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钙化退行性AS病变也逐渐增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2]。回顾性分析本科2年内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评价超声诊断技术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本院超声科行超声诊断为主动脉狭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0~65岁,平均(25.54±3.82)岁,其中小于1岁者13例,1~10岁22例,10岁以上者25例。所有患者中,单纯主动脉瓣下狭窄25例,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15例、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以及残存左上腔静脉各5例。其中有27例伴有心悸、乏力、气短、晕厥等临床症状,3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入组标准:经过超声诊断提示为主动脉瓣狭窄;无心脏血栓及流出道梗阻征象[2]。排除标准: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精神疾病患者。为比较检查效果,特选择健康体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使用本院飞利浦HD11型超声诊断仪,探头的使用频率为3~5 MHz,患者采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与左室厚壁的厚度,左室内径及流出道内径,并观察有无主动脉瓣增厚及异常结构;主动脉短轴观察主动脉瓣膜的形态,行多普勒彩色血流图观察主动脉瓣有无湍流,并确定最大血流流速。对全部受检者测定了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收缩期、舒张期厚度(Ts,Td)及增厚率(△T%),左室舒张末内径(Dd),左室流出道血流速(Vmax)及压差(PG max)[3]。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AS组与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收缩期、舒张期厚度(Ts,Td)及增厚率(△T%),左室舒张末内径(Dd),左室流出道血流速(Vmax)及压差(PG 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主动脉瓣下狭窄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最常用的非侵入性心脏成像技术是二维超声心动图(2DE)[4],可以显示心脏解剖在多个横截面图,由于解剖结构的限制,所需的横截面的心动图切面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快速移动的主动脉瓣(AV)。根据病理解剖的改变,SAS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类型,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主要由于瓣膜下局限性纤维肌性膜样组织所致;肌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发病率低,由于心肌纤维弥漫性增生所致,文献中报道又可以分为孤立性和弥漫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其他心内畸形导致的LVOT狭窄,本型病变形式多样,有二尖瓣异常附于室间隔,出现副瓣等异常结构等[5]。

    SAS还可以分为固定型与动力型,固定型是由于瓣下膜状肌性组织形成后,在血流动力学上与主动脉瓣膜狭窄类似;动力型指在心室射血期间,瓣膜梗阻程度有很大幅度的变化,主要受到心脏负荷状态的影响,例如肥厚型心肌病所造成的主动脉瓣下狭窄,在心脏收缩中晚期梗阻极为严重,导致血流速度加速,在收缩中晚期达到峰值流速,而且在左心室收缩力增加以及左室容积变小的情况下梗阻加重[6]。

    SAS占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的8%~20%。在早期主动脉瓣下的结构异常发生在10岁之内时,变会产生梗阻的临床症状,所以SAS目前被认为是遗传性先病,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心脏发育异常所致。也有研究表明,左室流出道的主动脉瓣下梗阻疾病,在婴儿及新生儿罕见,是在出生后缓慢发展而成,手术切除后仍可复发。近年来关于SAS的临床病因指出患者在结构上存在左室的构型异常,主动脉与室间隔的角度发生改变,造成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的间距加大,患者长期的血液湍流以及异常的血流模式,造成了剪应力的改变,诱使细胞发生增殖,所以SAS的发生发展也可能被认定为获得性损伤改变[7]。

    弥漫性狭窄以及室间隔肥厚的患者,出现的SAS多是由于左室向心性肥厚所致,往往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出现对称性肥厚,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与HCM相鉴别,HCM表现为室间隔及左室壁的非对称性肥厚。

    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各种检查手段对比,在X线平片中,除了没有出现明显狭窄后的升主动脉扩张以外,与主动脉瓣狭窄表现相似,无特异性诊断征象。MRI采用自旋回波技术能够显示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形态,也能够反映狭窄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CAG是先天性主动脉畸形诊断的“金标准”[8],检查方法方便、便捷,能够准确判断狭窄的程度、狭窄类型,在判断是否有主动脉其他部位的畸形方面具有不可超越的诊断价值。 (李鲤 石小正 王瑜)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