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3年第34期
编号:12676468
治疗8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第3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妇产科病区收治的8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诊治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89例患者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64例,产后出血量150~670 mL;分娩孕周31~38周,早产儿57例;新生儿体重1900~4100 g,其中低体重儿58例;新生儿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5例。所有新生儿外观均无畸形,生后均以高危儿立即转新生儿科治疗,1例患儿因早产、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应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监护,必要时终止妊娠,从而降低围生儿的致残率、病死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效果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 cholestasis,OC),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目前病因不明,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常以皮肤瘙痒、黄疸、伴血清胆汁酸升高和轻度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围产期死亡[1]。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保障母婴安全尤为重要。选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妇产科病区收治的8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IC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妇产科病区收治的89例ICP患者,平均(25.4±3.1)岁,平均发病孕周(31.3±4.5)周。初产妇54例,经产妇35例,均为单胎妊娠。所有孕妇全部已在门诊建立孕期保健卡并定期产检,产检资料完整齐全。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妇产科学》对ICP进行诊断[2]:(1)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黄疸;(2)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20 ?mol/L),伴(或不伴)转氨酶轻到中度升高;(3)妊娠是引起皮肤瘙痒及生化指标异常的唯一原因;(4)排除甲、乙、丙、丁、戊病毒性肝炎、药物反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ELLP综合征;(4)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呕吐、食欲不振及其他症状;(5)一旦妊娠终止后,生化检查恢复正常,症状体征迅速消失。

    1.3 临床分型 根据化验指标及临床症状可将ICP的分为轻型和重型[3]:(1)轻型:①生化指标:总胆汁酸<40 ?mol/L,血清甘胆酸<2000 ?g/dl,血清总胆红素<21 ?mol/L,直接胆红素<6 ?mol/L,ALT<200 U/L,AST<200 U/L;②临床症状:瘙痒为主,无明显伴随其他症状。(2)重型:①生化指标:总胆汁酸≥40 ?mol/L,血清甘胆酸≥2000 ?g/dl,血清总胆红素≥21 ?mol/L,直接胆红素≥6 ?mol/L,ALT≥200 U/L,AST≥200 U/L;②临床症状:瘙痒严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 百拇医药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片联合苯巴比妥片口服治疗。用法:熊去氧胆酸剂量为15 mg/(kg·d),分3次服用,共20 d口服;地塞米松片,6 mg/次,2次/d,连用7 d;苯巴比妥15 mg/d,分2次口服,连用2周。在此基础上,依据临床表现决定终止妊娠时间:(1)轻型ICP患者如无其他产科终止妊娠指征,可持续观察至38周,如未临产,行缩宫素应激试验(OCT)了解胎盘功能后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2)重型ICP患者,其胎儿常不能耐受宫缩时的缺氧环境,为防止胎儿意外发生,如胎监无异常,不合并其他产科终止妊娠指征,可于妊娠35~37周择期剖宫产。(3)无论轻型或重型ICP患者,如有剖宫产指征,或估计胎儿分娩后能存活,均应终止妊娠,及时行剖宫产[4]。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全部89例胎儿无死亡,其中阴道分娩25例,均为轻型ICP患者。剖宫产64例:其中阴道试产失败者23例;手术指征为胎儿窘迫者35例,个人要求行剖宫产者6例。
, http://www.100md.com
    2.2 产后出血 89例ICP患者产后出血产量统计为150~670 mL,平均(167±27.8)mL;发生产后大出血者5例,平均出血量为(512±80.6)mL。

    2.3 新生儿预后 89例孕妇分娩孕周为31~38周,其中早产儿57例,平均孕周为(31.4±2.7)周;新生儿体重1900~4100 g,低体重儿58例,平均体重为(2578±68.8)g;新生儿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5例;所有新生儿外观均无畸形,娩出后均以高危儿立即转新生儿科治疗,1例患儿因早产、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4 产后随访 全部患者产后均行门诊随访,以明确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情况,随访结果:皮肤瘙痒及黄疸症状约在产后1周左右消失,平均时间为(4.5±2.1)d;生化指标(总胆汁酸、血清甘胆酸、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等)于产后3~5个月左右可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 百拇医药
    ICP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母体的主要影响为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也可发生糖、脂代谢紊乱、剖宫产率提高等并发症。除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外,ICU最主要可导致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宫内窘迫、生长受限、胎粪污染、严重时死亡。通常认为形成原因是由高浓度的胆汁酸通过促进游离胎盘绒毛静脉收缩来降低胎盘的血流量,造成胎儿缺氧;同时也可刺激胎儿结肠的机械运动来加重羊水污染[5]。故对ICP的产科处理目的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的致病、致残、致死率。面对ICP患者,临床医生常出现两种过激倾向:其一是一旦明确ICP诊断,医生因担心出现胎窘或胎儿猝死,不管ICP病情的轻重程度而全部终止妊娠,采取剖宫产娩出,由此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成熟,增加了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另一种处理方法是盲目采用期待疗法,根据胎儿监护、B超、脐血流检测的结果进行阴道试产,因宫缩出现时可进一步加重胎儿缺氧。故增加了发生新生儿窒息或围生儿死亡的几率[6]。综上所述,对ICP的治疗原则应为:早期诊断、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http://www.100md.com(刘展)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