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464477
超声与CT诊断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6例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25日 孙丽华 王海芹 刘正
第1页

    参见附件(2899KB,3页)。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的诊断价值,并对节育器的安全使用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统计6例经超声与CT确诊为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的病例资料,进一步分析其发生原因并研究防范措施。结果:超声与CT能够明确诊断宫内节育器意外穿孔,并可较好地对补救手术进行指导。结论:超声与CT在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前后体检、确诊意外穿孔以及指导补救手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用合适的宫内节育器类型、提高术者操作水平和责任心、保证患者具备合适的身体状况等措施,可防范节育器意外穿孔。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宫内节育器; 穿孔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又称节育环)是一种长期、高效、经济、可逆的常用避孕和节育器具。首次设计IUD并应用于人类的是波兰医师Richard Richter,自1909年至今经过不断改进和变化,目前在用的各种类型和材质的IUD就有30~40种之多,其中主要有圆形、T形、V形、Y形及链条形等,临床一般会根据不同类型和材质IUD的特点选择性应用。我国是实行计划生育制度的大国,有统计显示我国使用IUD的女性约占育龄妇女的50%以上[1],在用人数应有几亿之多,所以安全使用IUD并防止穿孔等并发症更为重要。子宫穿孔是放置IUD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子宫穿孔常合并腹腔内出血,若未严密观察和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2]。有统计国内IUD引起穿孔的发生率为0.02%~0.88%[3],但随着医疗技术越来越规范化的操作,发生穿孔的意外情况显得更为少见。本文收集6例经超声与CT两种检查确诊的IUD意外穿孔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进一步规范IUD的使用和严格防范意外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放置IUD时均为已婚已育的育龄女性,年龄分别在23~41岁之间,均自愿要求并选择IUD放置术施行避孕,经妇科体检均符合IUD放置术条件,无禁忌证,遂分别按照相关医学操作施行了IUD放置术。在放置术后2~12个月内,本组中有4例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腰痛、腰酸不适等感觉,以及白带增多、月经量增加等症状,遂入院就诊;另外2例在放置术后1~2年时,均发现避孕失败而已“带环怀孕”,遂分别进行了流产刮宫术,其中1例在流产后1个月内又因持续腹痛、腰酸而就诊,另1例流产后为了继续避孕,仓促之下再次放置了IUD,3个月后出现憋尿时明显腹痛、不适等症状又到院就诊。以上6例最后就诊均经超声与CT两种检查确诊为IUD意外穿孔,并最终经过手术证实。

    1.2 方法 采用意大利百胜AU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MX 4000 Dual多层螺旋CT扫描机作为IUD意外穿孔的诊断设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9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