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708664
临床用血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安全标准的探索与实践(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林新梅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1.1.4 规范化的操作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笔者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标准。包括在做输血相容性试验前标本接收时混匀时的手法,再到标本离心的转速、时间,标本取样、标记等细小环节都做了相应规定。这些标准规范了输血科每个人操作的每一个程序,并规定工作人员在考核过关后方能上岗。这样就使本科室的每一个人的具体操作过程都进行了规范和统一,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大大提高了输血相容性试验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血更加安全。

    1.2 建立输血回顾性标准评价模式 输血科除了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合格的医疗用血外,还担负着指导和监管临床用血的重要任务。为此本院建立了一系列临床用血的评价管理制度,通过输血前输血指征的评估、输血中的观察与记录、输血后效果评价、病历检查评价与整改追踪这些标准的实际应用,严格把控临床用血的薄弱环节。输血病历的书写及输血指征的把控一直是临床输血相对较弱的环节。针对这个环节,本院制定了临床输血指征标准及输血病程记录及评价模板,并将成分输血率、输血适应证等纳入医务科质量考核目标中。根据输血评价制度要求制定了输血病历检查标准。各临床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指定一位质控人员对临床用血进行监控。并将每月科室用血质量检查情况进行小结。输血科在患者输血后3~7 d内进行输血环节病历检查,提出整改建议并进行追踪。每月输血医师或输血科工作人员在病案处进行终末病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用血管理委员会,对出现严重缺陷的科室及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与用血权限、绩效挂钩。

    1.3 建立临床用血全程双层功能监管标准模式 输血事业在不断发展,原有的旧的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现代输血的管理,把输血科的管理纳入整个临床医疗质量的大框架下来,建立全方位的、相对独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适应于现代输血的管理模式是迫在眉睫的。笔者通过实践建立临床用血全程双层功能监管标准模式。所谓双层功能监管模式即由院长带领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作为协调层,负责对输血科及临床用血进行内部审核,同时也负责与外部进行沟通,评判外部与输血科的相互作用[9]。由输血科具体监管执行,每月输血科将临床用血全程监管的情况上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