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4年第32期
编号:12635067
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第32期
     1.3 观察指标 对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患者治疗最终结局 本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存活44例,存活率为88%,死亡6例,死亡率为12%,其中因病情太严重,呼吸窘迫情况未改变而抢救无效死亡2例(4%),因肝肾功能严重损伤伴严重感染死亡4例(8%)。另外,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总机械通气天数及总住院天数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存活与死亡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x±s) d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公认的三大诱因为创伤、感染及休克,由这三大诱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总患病人数中所占比例高达70%~85%[5],均为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发绀、双肺浸润,且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致人死亡[6]。因此采取快速、准确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