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3期
编号:12624955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3期
     从手术时间看,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这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方法操作简单,术者很容易到达横突和关节面相关。

    从血管解剖特点看,传统正中入路需完全剥离包括肌肉组织、腱性组织在内的椎旁软组织,暴露人字嵴时,易损伤静脉网(由节段静脉分支组成),出血较多,且止血困难;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支配肌肉的血管损伤,减少肌肉断端渗血,进而减少出血量。本研究亦证实,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患者出血量显著少于接受传统正中入路的患者[5-7]。

    从术后下地时间看,试验组早于对照组,这是因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切口小,对重要肌肉组织破坏小,患者术后疼痛缓解速度快。早期下地还能预防多种并发症,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从疼痛感角度比较,试验组术后1 d、1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5.21±1.04)分、(3.31±0.14)分,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软组织的剥离较少,可保证脊柱后方的完整性,此外,其对椎旁肌的保护效果佳,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腰背部出现严重疼痛感。

    从神经解剖特点看,为显露进针点,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椎弓根置钉时,需将椎旁肌向两侧分离,为寻找定位标志甚至会暴露部分横突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