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15期
编号:12604278
每搏量变异指导分布性休克容量治疗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15期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容量治疗,开放静脉通路,并补充血容量。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其中,对照组实施中心静脉压监测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锁骨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对中心静脉压(CVP)予以动态监测,根据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动态变化情况对补液的速度进行调整。观察组实施每搏量变异监测,按照患者的每搏量变异动态变化情况对补液的速度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1)输注情况:包括术中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维持量、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输注总量、胶体液输注总量以及总输液量;(2)血流动力学:HR、CVP、MAP等指标的变化;(3)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均完整导入表格中,并利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统一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输注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维持量、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输注总量、胶体液输注总量以及总输液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HR、CVP、MAP等各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