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18期
编号:12556648
高血压患者电子档案管理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18期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年龄35~70岁并居住在石湾镇街道城南社区的高血压患者;(2)有医疗记录证实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病。排除标准:(1)年龄<35岁或>70岁;(2)心力衰竭患者;(3)存在糖尿病并发症或伴有严重肾病;(4)患有肿瘤,近1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5)严重躯体功能损害或精神异常,影响接受服务;(6)入组时调查人员认为存在可能导致不依从或失访情况;(7)正在参加其他研究项目。

    1.3 方法 采用《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根据《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每季度调查一次。统计入组1年前后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自我管理指标及血压控制率的变化,分析两者效果的差异。评价方法:入组1年后,对电子档案组和纸质档案组分别进行与基线(入组前)相同的生活方式问卷调查、血压测量。以日吸烟量、日饮酒量减少视为控制吸烟、饮酒行为。以组别控制吸烟行为人数/入组吸烟人数×100%作为控制吸烟率;组别控制饮酒行为人数/入组饮酒人数×100%作为控制饮酒率。以运动次数×时间增加作为运动习惯改善行为,以组别运动习惯改善行为人数/入组人数×100%作为运动习惯改善率。以组别摄盐情况(咸淡)、心理调整、遵医行为、服药依从性等自我管理指标上升1~2个级别作为该项自我管理指标改善。以组别每个指标改善行为人数/入组人数×100%作为每个指标的自我管理改善率。血压是否达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降压目标”标准判定。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入组人数×100%。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1年后两组生活方式改善比较 入组1年后两组控制吸烟率、控制饮酒率及运动习惯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管理1年后两组自我管理指标改善比较 入组1年后,两组摄盐情况改善率及心理调整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遵医行为改善率及服药依从性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管理1年前后两组血压控制率比较 两组与入组前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续用纸质档案与改用电子档案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字2=27.56,P<0.01),见表3。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根据上述结果,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组在控制吸烟、饮酒、改善运动习惯、摄盐情况、心理调整等方面均有相当程度的改善,说明建档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改善率的绝对值电子档案组均高于纸质档案组,但在统计学上未显示出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生活习惯的改善及心理调整等均需长期调控,在1年的观察期内还不足以达到明显的差异。

    两组遵医行为和服药依从性都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电子档案组效果更好。原因可能在于电子档案管理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到期随访的患者系统都会进行提示,日常就诊时系统也会自动提示该患者慢性病档案的情况,随访间隔及内容比较规范;而纸质档案管理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患者就诊时较难翻阅以前的记录,往往需要在季度末全科医生查阅未随访档案时才会进行随访。因而在通过规律管理较容易获得改善的两项指标,电子档案呈现出较大的优越性。

    入组1年后,两组的血压控制率均较基线显著提高,说明使用健康档案进行高血压综合管理切实可行。全科医生通过系统培训,能熟练掌握慢性病的管理方法,定期进行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逐渐得到居民的认同[12]。全科医生通过发挥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管理等非药物治疗手段,显著提高了血压控制率。电子档案在遵医行为和服药依从性方面具有优越性,血压控制率的提高优于纸质档案组。
, 百拇医药
    本课题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管理的配对研究,分析两者在生活方式、自我管理指标改善情况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的差异,发现通过控制吸烟、饮酒行为,改善运动习惯,减少摄盐,心理调整,改善遵医行为,提高服药依从性等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提示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改善血压情况有良好作用,该结论与已有文献[13-14]报道一致。电子档案为更有效的管理方式,不但提高了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及利用率,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服药依从性方面也明显提高,最终提高了血压控制率。经过实践发现,使用电子档案后,全科医生减少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坚持下去,将有效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及费用支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高血压防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郭大英,张娟,邓凤君.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97-98.
, 百拇医药
    [3]梁俊.喀什市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基线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15-116.

    [4]潘琼,游冰,何中初.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对危险因素认知能力的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4):780-782.

    [5]汤健,蒋永明,杨秉兰,等.159例老年慢性病高血压社区分级管理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8):26.

    [6]余东远,黎明强,冯献湘,等.社区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管理干预效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45-1646.

    [7]孟莹.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4):5313.

    [8]周一帆,画宝勇,田庆丰.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1):121.
, 百拇医药
    [9]邵英,石青萍,肖义泽.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11-3013.

    [10]刘晓芳.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社区医学,2013,11(23):28-29.

    [11]吴思静,郭清.国内外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困境[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B):227-228.

    [12]郑成学.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80-181.

    [13]王泽通,王彩霞,林楚慧,等.广州市某社区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83-86.

    [14]钟守英.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0-71.

    (收稿日期:2014-12-29) (本文编辑:陈丹云), 百拇医药(陈庆昭 廖卫峰 林圣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