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5年第29期
编号:12712727
超纯透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第29期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x±s)g/L

    组别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n=60)86.37±5.9892.04±6.2532.91±3.2635.83±3.71

    对照组(n=60)87.25±6.2385.37±5.2832.86±3.2731.94±3.68
, http://www.100md.com
    t值0.8842.8841.0842.895

    P值0.3120.0050.3190.005

    3 讨论

    微炎症状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在各种补体、抗原、内毒素及微生物刺激下,体内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巨噬细胞迁移,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分泌增多,体内大量促炎因子释放及抑炎分子反应失调导致患者体内呈持续性炎症因子反应增高的一种状态[4-5]。多种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6-9]。长期的炎性刺激可以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血浆中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是目前反应体内微炎症水平的主要指标,其含量的高低与体内微炎症的水平关系密切[10-1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能够趋化、激活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是重要的炎性反应介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是促发炎性反应加剧的重要因子。长期透析患者由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问题,透析用水的微生物污染等原因均可以激发体内炎症反应,由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膜孔径小,血液与透析液交换面积及扩散速率等问题,是中、大分子毒素清除困难的主要原因,客观上也加重了体内的微炎症状态。2004年美国提出超纯透析的理念,主要指与普通透析液比较,其透析液细菌菌落计数<0.1 CFU/mL,内毒素含量<0.03 EU/mL的一种透析方式。为进一步了解超纯透析与普通维持性透析对于体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特作如下分析。
, 百拇医药
    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MCP-1、IL-6、TNF-α、AGEs水平均明显下降,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超纯透析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合成增加,有助于改善患贫血状态。目前微炎症反应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减轻维持性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有助于减少终末期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13-15]。由于课题研究时间较短,超纯透析是否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超纯透析能明显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减轻体内微炎症反应状态,有助于体内贫血状态改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左淇,杨霞芝,王立新,等.中药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影响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18-21.

    [2]吴康琪,范科,梁思爱.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48-50.

    [3]任红,谢静远,李晓,等.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8,7(9):475-479.

    [4]张淑清,刘兰霞,李桂兰.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影响[J].中国创新研究,2014,11(14):97-99.

    [5]宋张红,于为民.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炎症介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3,8(5):26-28.
, 百拇医药
    [6]陈小珍,韩志华,王红霞,等.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0-82.

    [7]刘妍,成建钊,郭自炎.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性状态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4,13(12):1251-1253.

    [8]陆丹宇.河池市城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25-126.

    [9]孟强,董伟,曲凤.早期血液滤过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浆IL-10和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6-8.

    [10]李嫱楠,张艳.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中医病机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32-133.
, 百拇医药
    [11]杜志红,王会玲,张金元.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评估和判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0):529-533.

    [12]严燕芳.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发生低血糖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65-66.

    [13]白鸽.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2):2142-2144.

    [14]肖剑,潘春勤.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6):766-768.

    [15]郭志伯,刘建会,周芳,等.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5):2036-2038.

    (收稿日期:2015-03-16) (本文编辑:欧丽), 百拇医药(夏靖)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