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757668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3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5年收治的采用ESWT治疗骨不连的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3~6个月患者为A组,以术后7~10个月患者为B组,两组均采用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机治疗,个性化确定治疗参数。定期复查X片,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组内不同时间骨痂及骨折线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组间不同时间骨痂及骨折线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及骨折线评分估算边际均值A组较B组上升趋势更明显。结论:ESWT治疗骨不连安全、有效,早期进行干预效果更佳。

    【关键词】 骨不连; 骨折延迟愈合; 体外冲击波疗法; 治疗时间

    骨不连是骨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发生率为5%~10%。近年来ESWT用于治疗骨不连经临床证实有效[1]。ESWT治疗骨不连一般在骨不连确诊后进行,但经临床实践发现,骨不连发生时间长的患者治疗周期长、花费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否可在骨不连的早期行ESWT干预,以降低骨不连发生率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收集本院2010-2015年收治的骨不连病例并筛选其中符合条件的21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0-2015年收治的骨折术后骨折部位延迟愈合、不愈合的患者77例,符合纳入标准21例。按术后时间分组,A组为术后3~6个月,共11例,平均术后时间(4.27±1.07)个月,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41.6±12.48)岁,病变部位:股骨5例,胫骨2例,肱骨4例;B组为术后7~10个月,共10例,平均术后时间(8.05±1.52)个月,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0.0±11.11)岁,病变部位:股骨3例,胫骨5例,肱骨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骨折术后3个月骨折线仍清晰,且没有愈合迹象,骨折间隙<5~8 mm,局部软组织条件好。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先天性骨不连、滑液性骨不连、活动性骨髓炎、骨折间隙大于8 mm、妊娠、心脏病、佩戴起搏器、出血性疾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肿瘤及皮肤破溃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采用HK.ESWL-Vm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深圳慧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C臂下确定治疗焦点,个性化确定治疗参数,能量等级4~10 kV,部位较深、萎缩性骨不连选择高能量级,部位表浅、肥大型骨不连选择低能量级[2-3]。频率60~80次/min,每次2000~3000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例至少进行两个疗程治疗。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行X线检查,治疗后每2个月复查X线片,连续复查3次,并按内外骨痂影像学评分标准及骨折线影像学评分指标进行评分[4]。同时由骨痂及骨折线评分估算边际均值。两个评分标准见表1。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共治愈14例,有效7例。A组愈合8例,平均愈合时间7.28个月,B组愈合6例,平均愈合时间13.9个月。两组组内不同时间骨痂及骨折线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组间不同时间骨痂及骨折线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由骨痂及骨折线评分估算边际均值可知A组较B组上升趋势更明显,见图1~2。

    3 讨论

    3.1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骨折后经血肿炎症机化期(2~3周)、原始骨痂形成期(6~12周)、骨板形成塑形期(8~12周)达到愈合,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5]。而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治疗后,超过一般愈合所需的时间,骨折端仍未见骨性连接者,有学者认为是3~6个月[6]。而骨不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9个月),且经过延长治疗时间(3个月)仍达不到骨性愈合。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愈合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若能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进行干预,则骨不连的发生率必然降低。

    3.2 骨折愈合一元论学说 McKibbin建立了骨折愈合丰碑式的理论[7],即一元论学说:(1)骨折愈合的基础是初级骨痂反应(PCR);(2)骨折愈合机制涉及骨骼生长发育细胞学基础,即Frost[8]的基本多细胞单位理论。PCR是骨折初期由骨折端坏死骨邻近活骨增值而成,具有饱和性、平衡点及不应期3个特点,在合适的应力条件下,PCR具有放大的成骨效应,其产生的过修复剩余是骨折愈合的基础;PCR需要合适的损伤强度才能产生最大的过修复作用,损伤程度过小、过大都不利于骨折愈合。骨不连最常见的原因包括:(1)骨折合并骨质缺损及应力遮挡。(2)骨折端清创不全,软组织嵌入导致识别障碍。(3)骨折端固定不牢或者不当的功能锻炼导致不应期再次损伤[9]。影响骨愈合的因素若得不到及时改善,PCR需要的最佳损伤强度得不到满足,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发生就不能避免,随着治疗的延误,骨折延迟愈合的逆转越发困难。若能在骨折延迟愈合发生早期进行干预,或对骨不连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可预防或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

    3.3 ESWT对骨不连早期干预 ESWT因其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运动损伤和骨骼、软组织疾病,对各类肌肉骨骼疾病显示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成功率65%~91%,且几乎没有并发症[2]。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得到大量临床证实[10]。已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ESWT干预有利于促进家兔成骨细胞VEGF的表达,刺激大鼠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硫酸粘多糖和透明质酸的表达,促进犬胫骨干稳定骨折的愈合,促进小鼠股骨开放性骨折伴随软组织和骨膜损伤的骨折愈合,防止假关节形成[11-14]。Delius等[15]提出冲击波可引起局部骨空穴效应,产生微损伤从而引发成骨的级联反应,促进新骨形成。, http://www.100md.com(李恩 李平 韩永斌 刘宇强 范晓洁 赵爱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