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764157
经皮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意义(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1期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对于意识模糊、不能进行自主吞咽、胃肠道功能正常、需要人工供给营养超过4周的患者,营养供给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鼻胃管和鼻肠管;(2)经皮内镜技术;(3)口服;(4)剖腹胃及空肠造口[7-9]。鼻胃管或者鼻肠管技术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技术,但其缺点在于,长期使用会引起患者咽喉部出现坏死、糜烂以及鼻窦感染,进一步引发吸入性肺炎,因此该技术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并发症[10-11]。经皮内镜技术具有放置精确、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恢复且经济、安全等优点,适用于需要长期进行人工供给营养的患者[12-13]。口服供给肠内影响,缺点较多,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14]。既往危重患者进行人工营养支持常在床旁放置营养管但基本上是盲探进行,这样容易带来风险,如果转送到放射科放置喂饲管,因病情不稳定,在转送过程中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5-16]。经皮内镜技术能在重症监护室的床旁进行,无需将患者转送到放射科,而且能准确有效地把喂饲管放置于胃肠更深部位,有利于及早成功建立肠内通路。因此在任何需要人工营养支持超过4周的患者,临床上都应考虑应用经皮内镜技术,该技术减少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同时是一项微创、相对安全的技术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