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2833905
稀碘伏灌肠联合中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2期
     此类患者围手术期还表现为血管内皮的损伤、凝血系统被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小板活性增高的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5]。有研究证实,恶性肿瘤常处于高凝状态,其机制可能为凝血活性增高、代偿性抗凝能力增强和血管内皮损伤造成血小板黏附能力增强[6-7]。由于手术创伤、出血和麻醉等因素的影响,血管内皮损伤加重、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被进一步激活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等因素造成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微血栓形成和继发性出血倾向[8]。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A、B两组的FG、D-D与APTT含量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类患者术前血液凝血能力增强,处于高凝状态,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高凝异常的报道一致。入院后应用该方法的A组患者,至术前FG、D-D与APTT含量有明显下降(P<0.05);而未应用该方法的B组患者没有明显变化(P>0.05)。说明患者手术前应用该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内毒素水平降低,患者肝功能改善,肝脏合成纤维蛋白的能力增加,从而使高凝状态有所好转。术后A、B两组患者FG、D-D与APTT含量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PT含量显著升高(P<0.05),A组患者术后3 d下降较明显(P>0.01),至术后14 d基本恢复正常(P>0.05)。B组患者术后7 d才有所下降(P<0.05)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