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6年第13期
编号:12832219
癌细胞极性丧失/黏附性下降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6年第13期
     近来有学者还发现一些与LOP相似的肿瘤生长方式,Jung等[14]通过cyclinD1免疫组化标记,发现了孤立性细胞簇,其研究显示孤立性细胞簇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Jung等[15]将距离原发肿瘤超过500 μm的孤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巢命名为腺叶内播散,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腺叶内播散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肖晓岚等[16]提出浸润前沿播散性生长方式,指在肿瘤浸润前沿与主瘤体不相连的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甲状腺组织穿插生长,不伴促纤维增生反应。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浸润前沿播散性生长方式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75例PTC中,34例癌周边存在LOP,且LOP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表明LOP在PTC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起了一定作用。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LOP阳性率为78.1%,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LOP有可能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相对可靠的指标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