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27期
编号:13106919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诊断及处理方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2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27期
     1.2.2 处理方法 针对明确诊断存在静脉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患者,对其复查凝血功能,并进行血常规检查。如果患者不存在溶鞘治疗禁忌证,则需将采用尿激酶溶鞘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详细的告知患者,待其知情且签订同意书后再给予治疗。注意严密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黏膜出血以及皮肤出血征象,并对其凝血功能随时进行复查。治疗时,采用3~5 mL 5000 U/L的尿激酶生理盐水,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缓慢注射,20 min/次,持续治疗2次;然后采用3~5 mL 1000 U/L的尿激酶生理盐水进行缓慢注射,1次/d,持续治疗3 d。3 d治疗结束后,如果生理盐水的注射以及回抽都非常顺利,则表明成功完成溶鞘治疗。若患者采用局部溶鞘治疗后未达到理想效果,则需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万U尿激酶,待完全溶解后进行缓慢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3 d。3 d治疗结束后,如果生理盐水的注射以及回抽都非常顺利,则表明成功完成溶鞘治疗。若患者经上述治疗过后仍然无效,则需与其家属进行讨论摘除静脉港或者更换其他纤溶类药物进行治疗。另外针对不能注射生理盐水或者注射困难的患者,则需采用5 mL小注射器在DSA透视下,通过瞬间加压将薄弱的纤维蛋白鞘区域冲破,待液路形成之后,再进行溶鞘治疗。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DSA诊断显示,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高密度影呈柱状、线样以及不规则状,且包裹于体内导管使其管径显著增大,而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静脉港植入侧、腔静脉植入侧等可见向上反流的造影剂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