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7年第34期
编号:13208862
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临床介入治疗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第34期
     9例,女6例,年龄45~53岁,平均(48.00±1.25)岁;观察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6~52岁,平均(48.00±1.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颈外动脉结扎止血治疗,观察组给予临床介入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以5F猎人头导管置于出血侧颈总动脉开口处,以DSA影像造影对栓塞部位进行治疗。行DSA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后,以可解脱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和动脉瘤,解脱前观察30 min,无异常表现后解脱球囊。解脱球囊后行对侧颈内动脉、同侧椎动脉造影,了解侧支循环情况,侧支循环良好者介入治疗成功。因颈内动脉闭塞试验不能耐受者,选用微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控制、显效、无效,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控制,治疗后安全度过危险期;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需要二期手术巩固治疗;无效:患者生命体征恶化,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总有效=控制+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