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92327
颅脑外伤患者UCH-L1和NSE含量及手术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5日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第4期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颅脑损伤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6]。部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虽经充分治疗,但仍预后较差,因此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是临床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7]。既往判断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Glasgow昏迷评分,临床实践发现准确度以及可靠性较差。缺乏客观实验室量化指标和有效的定量评估手段,给临床诊治及相关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8]。因此寻找更具特异性、敏感性且临床检测方便易行的血清标志物,成为临床迫切地需要。早期预测颅脑损伤患者的损伤程度及对预后进行早期评估,对指导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至关重要。以往研究证实颅脑损伤后会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颅脑外伤患者伤后不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脑损伤,而且会因缺血缺氧、毒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继发脑水肿等继发性损害,导致颅脑损伤的持续发生[9]。颅脑损伤后不仅造成脑细胞的机械性损伤,还使血脑屏障受到破坏,通透性增高,从而使坏死崩解的蛋白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导致脑脊液或血液中蛋白增高,因此血清中某些蛋白水平可能是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元损伤的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10]。

    烯醇化酶(enolase)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由2-磷酸甘油转化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限速酶,由α、β、γ 3种亚基以二聚体形式组成5种同工酶,其中γγ型,即NSE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胞浆内[11]。缺血、缺氧、中毒或损伤时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