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4
编号:1376878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陈静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5月收治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均实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即为手术治疗,而临床症状、手术史和B超检查可对该症做出诊断。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还是应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疗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覆盖于子宫体腔面。而子宫内膜腺体及其间质细胞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生长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osis,EM)。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盆腔脏器,卵巢是最常发生的部位。盆腔外较为少见,仅占10%左右,可发生在腹壁切口、外阴、脐、膀胱、阑尾、肾部、淋巴结,甚至心包、大腿等部位。近年来,由于各因素影响,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应引起医护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5月收治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7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年龄22~38岁,平均29.8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10例有剖宫产史,2例有二次剖宫产史,1例有中孕剖宫取胎史。发病时间为术后的4个月~6年,平均为26个月。

    1.2临床表现及诊断13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周期性痛性结节或肿块,并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处胀痛,多在月经前和月经中,少数在月经后。每次月经来潮都有痛感,且随着月经周期呈进行性加剧,部分患者需服用止痛药,月经结束后肿块缩小或消失,疼痛减轻。临床检查发现肿块多位于皮下,为单个或串状,圆形或椭圆形,触之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明,活动性差,病灶最大经线1.0~5.5 cm。并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尤以经期明显,病灶浅表的局部皮肤呈紫蓝色,腹部其他检查和妇科检查无异常。彩超检查,腹壁切口瘢痕处下方提示内部回声不均,多呈低回声并夹杂无回声区,边缘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无完整包膜,肿块内缺少血流频谱。

    1.3手术方法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切缘位于肿块上方或原切口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