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5
编号:13768485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引起药物热1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5
     【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热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于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临床应用广泛。常见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等报道较多,其次是过敏、皮疹等,少见的可引起药物热。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停药,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理,避免乱用药或较长时间用药。近期一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药物热,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6岁,主因“咳嗽,咯黄痰伴发热5 d”就诊。该患者于5 d前着凉后出现频繁咳嗽、咯痰,伴发热,体温最高时38.9 ℃。在当地门诊诊断为“上感”,给予布洛芬颗粒口服退烧,静点青霉素及病毒唑抗炎治疗4 d,病情未见好转,仍频繁咳嗽,咯黄色粘痰。为系统诊治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

    查体:神清语明,T 39.1 ℃、P 96次/min、R 23次/min。面部潮红,咽无红肿,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哮鸣音,心律齐,心率96次/min。腹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血常规:WBC 12.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85%,胸部正位片示:气管炎。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稀释后2次/d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氨溴索30 mg稀释后2次/d静脉滴注。治疗第3天,体温最高38.2 ℃,复查血常规WBC 10.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74%。治疗第4天,体温突然升至38.9℃,复查血常规WBC 9.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72%,给予安痛定2 ml肌注,并嘱咐患者多饮水后体温降逐渐降至36.9 ℃。治疗第5天,体温最高升至39.1 ℃,复查血常规WBC 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68%,给予安痛定2 ml肌注后体温逐渐降至36.7 ℃,肺部听诊呼吸音变清,无痰鸣音,患者咳嗽明显减少,痰变白色,量少。治疗第6天,考虑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引起药物热,立即停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继续静点左氧氟沙星、氨溴索等治疗,体温最高达到38.3 ℃。治疗第7天,体温最高时37.2 ℃,复查血常规WBC 6.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67%。治疗第8天,体温最高时36.8 ℃,咳嗽及咯痰明显好转。第9天,停止所有静点药物,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2次/d口服治疗。观察3 d体温无明显波动,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患者回家,随访1周体温无升高。
, 百拇医药
    2讨论

    药物热是药源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生素致药物热是临床较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在不明原因的发热中占的比例不小。对于药物热的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标准,目前多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停用或替代可疑致热药物等综合判断。停用或替代可疑药物后体温可逐渐下降,并多在1~2 d体温降至正常,可诊断为药物热对于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出现可疑药物热的患者,也可采取2~3 d停用一种药物的方法,但最好首先停用最易引起药物热的药物,并且密切观察体温与停药的关系;若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应考虑药物热的诊断,否则考虑其他发热性疾病的存在[1]。还可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不支持感染或其他发热疾病,符合药物热的诊断。应考虑为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近年来随着抗菌新药的不断出现,使药物热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与抗生素滥用有关,也与个体体质有关,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1-03-06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白玉 海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