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肿瘤
编号:13767267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6
     【摘要】目的观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月间笔者所在科对28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实施了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其中肺癌9例,肝癌4例,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骨转移瘤5例,胃癌术后腹壁转移、腹膜后转移瘤3例,胰腺癌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6例。术前1~3 d行CT增强扫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结果术后2、4、6个月CT复查随访,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4.3%、85.7%、71.4%。伴有癌性痛疼者22例,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6.4%。手术并发症,3例出现少量气胸,2例痰中带血。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关键词】恶性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125I放射性同位素;CT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愈来愈得到重视。其中组织间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高度精确适形,局部持续低剂量放疗,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特点[1,2],已被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接受。笔者所在科自2009年6月~2011年1月,对28例恶性肿瘤患者行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1月间,笔者所在科28例恶性实体肿瘤住院患者,均系病理诊断确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5~76岁,平均57.6岁。原发性肺癌9例(NSCLC 7例,SCLC 2例).其中中心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3例,病史2年以上,多次正规化疗,2例曾接受足量放疗,疗效不能进一步改善或不能耐受化疗者,无法接受外科手术者。原发性肝癌4例,均接受过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3~5次,病灶增大进展,进一步栓塞治疗不理想者。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肋骨4例,胸椎转移1例。胃癌术后腹壁转移1例,腹膜后转移2例,胰腺癌1例,无法手术且化疗无效者。其他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灶6例。伴有癌痛者22例,其中疼痛1级者5例,2级11例,3级6例。瘤体最大径2.0~6.8 cm,平均4.6 cm,病灶总数36个。全部病例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KPS评分70~100分,平均80分,无心、肝、肾、脑功能不全。

    1.2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2.1术前准备术前1~3 d行CT增强扫描,明确病灶靶区的大小、形态、血供情况,与其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等。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北京天航科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处方剂量设定为80~120 Gy,单个125I粒子源放射性活度为0.63~0.81 mCi(天津赛德生物制药公司),半衰期60.2 d,有效穿透半径1.72 cm。所有病灶V100>90%,通过TPS得出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粒子的数量,穿刺针数以及空间分布。

    1.2.2术中操作根据进针方向选择患者体位,先行病灶区CT扫描,选定最合适的进针点和进针路径,尽可能使进针路径与肿瘤最大径吻合,并确定进针角度方向,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放置模板并固定。先从肿瘤中心层面开始,每隔1 cm布植入针,进针深度为穿过肿瘤中心距远端边缘0.5 cm,再次扫描确定针尖位于预定靶点,拔出针芯,经针鞘置入125I粒子于病灶,退针每5~10 mm植入粒子1枚,逐层植入后,再次CT扫描。
, http://www.100md.com
    1.2.3术后处理术后立即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并观察术中有无并发症。仔细检测手术区内是否有粒子丢失。术后应用止血药1~3 d,对症处理。将术后CT扫描图像等信息输入TPS行粒子重建,剂量验证,发现冷区1周内补种。术后2、4、6个月复查CT。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肿瘤大小评价标准全部患者6个月内复查CT,结果与术前相比较,参照2009年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修订版(RECIST)将疗效分为(1)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以上;(2)部分缓解(PR):全部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并维持4周以上;(3)稳定(SD):全部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或增大<20%,并维持4周以上;(4)进展(PD):全部病灶长径总和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为(CR+PR)/总例数。

    1.3.2疼痛评价标准VRS法分为4级。0级:无疼痛;1级: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3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到干扰。
, http://www.100md.com
    1.3.3疗效评价标准(1)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2)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3)轻度缓解(MR):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有明显疼痛,睡眠受干扰;(4)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总有效率以CR+PR计算。

    2结果

    2.1125I粒子植入情况本组28例患者共36个病灶,1例患者病灶靶区最多3处。25例CT引导下1次完成粒子植入,3例在2周内分2次完成。靶区瘤体125I粒子数目8~60粒,实际粒子植入数量与TPS计划数相符。单个粒子活度0.63~0.81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80~120 Gy,体积剂量直方图显示肿瘤V100为86.4%~97.8%,V90为96.7%~100%。

    2.2临床疗效术后2、4、6个月分别复查CT,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肿瘤大小变化,按上述评价标准,术后2个月,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总有效率(CR+PR)为64.3%(18/28),稳定8例,进展2例。术后4个月: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6例,总有效率(CR+PR)为85.7%(24/28),稳定3例,进展1例。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6例,总有效率(CR+PR)为71.4%(20/28),稳定6例,进展4例。依据疼痛评价标准6个月随访观察,完全缓解36.4%(8/22),部分缓解50.0%(11/22),轻度缓解13.6%(3/22),总有效率(CR+PR)为86.4%(19/22)。
, 百拇医药
    2.3不良反应术后即刻CT扫描,少量气胸3例,肺压缩<20%,进一步观察未见加重,患者无自觉症状,1周后气胸消失。2例痰中带血,止血药应用3 d后消失。6个月内的CT复查,未见靶区临近器官受放射性损伤和出血。未发现粒子游走移位。术后2~3周12例白细胞轻度下降。

    3讨论

    3.1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放疗手段,即:内放疗。其治疗原理是125I放射粒子持续低剂量γ射线,γ射线对DNA分子链具有直接作用:单链、双链断裂;同时,具有间接作用:对机体内水分子电离,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组织细胞损伤。使肿瘤组织分裂周期不同的肿瘤细胞得到均匀的照射治疗,周围正常组织由于处于细胞分裂的静止期,对放疗不敏感,仅有轻微损伤。同时,由于粒子放射活度小,组织穿透半径仅1.7 cm,肿瘤以外的正常组织所受剂量锐减,从而减少了正常组织损伤[1]。与外放疗相比,125I粒子具有明显优势:(1)肿瘤局部放射治疗的持续时间长;(2)高度适形;(3)放射治疗的剂量较低;(4)对周围组织损伤小;(5)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强。目前125I粒子植入已被应用到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包括前列腺癌、鼻咽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直肠癌以及转移癌病灶,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3]。在临床应用中,按照《永久性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规范》(2006年版)的具体步骤要求,术前设计处方剂量(PD),TPS计划是重要环节。肿瘤区域90%以上的体积应达到PD,即V100>90%。操作中植入粒子时应按TPS计划执行,使放射源排布均匀,空间位置合理,尽可能保持在1.0~1.5 cm等距离内,偏差应<0.5 cm。, http://www.100md.com(武长军 余国校 王鹤鹏)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