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褥疮
编号:13766743
褥疮的预防与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7
     【摘要】本文对褥疮形成的相关因素、预防、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早期干预是预防褥疮发生、发展的关键。对高危人群早期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提高褥疮的治愈率。

    【关键词】褥疮;预防;治疗进展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长期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褥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常久治不愈,严重者出现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可以通过早期干预等护理措施,达到预防褥疮发生和发展,提高褥疮治愈率。

    1褥疮发病的机理

    褥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至发生坏死而引起的皮肤溃疡,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期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2褥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 百拇医药
    2.1外在因素

    2.1.1力学因素主要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三种。压力施加于突出受压部位,皮肤毛细血管最大承受压力为16~33 mm Hg(2.01~4.4 kPa),最长承受时间为2 h,当皮肤受到持续压力达9.33 kPa (70 mm Hg)2 h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改变[1]。摩擦力是指人体处于不稳定体位有持续侧滑的趋势时,支撑面与支持平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可破坏角质层,加重褥疮发生的概率。剪切力是指各组织间发生不同方面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其作用于皮肤深层,引起组织的相对移位,能切断较大区域的小血管供应,导致组织氧张力下降,使肌肉层、皮下组织,皮肤等全层组织损伤,危害最大。

    2.1.2理化因素包括皮肤潮湿、温度的原因。主要是由患者大小便失禁、出汗、渗出性伤口所致。潮湿可引起局部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使皮肤组织浸润,造成局部皮肤水肿及细菌易繁殖等使上皮组织更易受损伤,从而引起褥疮。此外,体温每升高1 ℃,组织代谢的氧需要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的升高增加褥疮的易发性。
, http://www.100md.com
    2.2营养及其他因素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者、慢性病卧床患者、昏迷瘫痪患者是发生褥疮的高危人群。随着年龄增加皮肤血供和胶原再生能力的降低,毛细血管再灌注时间延长,组织发生相应变化。脂肪减少,萎缩,使皮肤松弛、干燥、弹性减弱,分泌减少,感觉反应迟钝,都是老年患者发生褥疮的潜在危险因素。营养不良可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并直接影响褥疮的愈合。

    3褥疮的预防

    3.1加强管理科室医务人员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应用循证护理提高判断力、观察力,以预防为主,对高危人群入院后进行重点防褥疮护理评估,制定出个性化护理措施,实行三级监控,在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下,由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护理部三级执行和监督,护士长经常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全面了解褥疮的进展,每周评估一次并记录,直到转归为止。

    3.2减轻局部压力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褥疮的关键,对这些患者应做到2 h翻身一次,尽量减少骨突出部位的长时间受压。褥疮高危患者应30~60 min翻身一次。在实践中发现,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亚低温治疗(设置温度为33 ℃~35 ℃)过程中翻身间隔时间可以延长至8 h而不发生褥疮[2]。骨牵引时,在患者臀部横放薄软枕,使1/3部分垫在布朗架低端,2/3垫在骶尾部及臀部,可增加患者舒适感且延长翻身时间3~4 h而不发生褥疮[3]。翻身时采取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向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可有效预防早期褥疮的发生[4]。
, http://www.100md.com
    3.3局部使用支撑性工具根据文献报道,对100例易患褥疮的高危人群在骨突处用茶叶垫代替海绵垫观察60 d无一例发生褥疮,对褥疮预防效果较好[5],因茶叶垫可增加其透气性,具有散入功能,可使受压局部皮肤温度降低,减低褥疮的发生,同时具有取材容易、经济实用的优点。临床上还可使用相近的材料制作,如决明子垫子,同样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用小型凉液垫、水垫等置于患者因骨折不能活动或活动不便的肩关节、腰骶部、膝关节、踝关节的骨突部位,可有效减少局部压力,预防褥疮的发生,可使传统的每2 h翻身一次,延长至每3 h翻身一次,而且局部无潮红、潮湿现象,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

    3.4免除不良刺激清洗皮肤,勤更换衣裤、被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刺激皮肤,做好排便护理,防止污物浸渍皮肤。对出汗较多者,除了勤洗换外,可在患者身下或靠近皮肤处使用尿不湿等吸水材料避免按摩,因为按摩无助于预防褥疮。

    3.5改善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摄入优质蛋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A和锌等微量元素,对纠正负氮平衡非常必要,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
, 百拇医药
    4褥疮的治疗进展

    4.1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适用于各期溃疡疮面;半导体激光治疗与局部照射创口,可减少渗出;氨氖激光照射治疗皮肤溃疡及减少复发有肯定的效果;半导体激光加紫外线治疗3期褥疮有效率达91.5%[6]。

    4.2局部氧疗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疮面,常规消毒褥疮处,去除腐肌和痂块,局部高浓度氧疗配合激光及新型敷料可用于治疗难治性褥疮。所用的氧流量为6 L/min~8 L/min,每日1次,每次20 min,疗效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措施[7]。

    4.3外用敷料最佳的伤口敷料应符合以下标准:应该保持溃疡创面潮湿和周围皮肤干燥;能引流多余的渗出液;隔热;允许局部气体流通;更换敷料无痛、无创揭除。安普贴是符合以上要求的一种新型水胶体辅料,由聚氨酯背衬及羧甲基纤维素组成,它与伤口接触后形成湿性凝胶,为伤口愈合提供了湿性环境,应用非常广泛,固定效果理想,适用于褥疮的伤口护理[8]。
, 百拇医药
    4.4中西药物外敷治疗其主要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主要方法有:(1)艾条熏灸加艾灰外敷[9];(2)龙血竭粉以75%酒精调匀后直接涂于创面[10];(3)生肌散联合红油膏外敷治疗溃疡期褥疮[11];(4)三黄冰片粉直接涂在创面,无菌纱布固定[12];(5)当归、血竭酊配合糜蛋白酶、维生素C外敷,辅助氧疗进行褥疮护理[13];(6)云南白药外敷治疗 Ⅲ期褥疮效果明显[14];(7)0.5%碘伏纱布湿敷,碘伏是一种高效广谱消毒剂,对细菌、芽孢、病毒及真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有效控制疮面细菌感染,使疮面水肿减轻,脓性分泌物减少,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疮面愈合[15];(8)双黄连溶液(双黄连制剂一支2 ml,50%葡萄糖注射液5 ml),用棉签将其搽于创面,可使创面在高渗环境下迅速干燥,并有抑制细菌、抗炎清创效果,尤其适用于血浆白蛋白低的患者[16]。

    4.5饮食护理营养是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能进食者给以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时常变化饮食的种类,增加患者的食欲,不能进食者,通过静脉补充高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 http://www.100md.com
    4.6心理护理褥疮患者多因慢性疾病卧床过久导致焦虑、消极。细致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能帮助护理人员制定合适的干预计划,改善患者身心状况。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耐心的解释工作,是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和配合护理的前提,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及家属知道发生褥疮的原因,预防的方法以及褥疮的风险,才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预防或降低褥疮发生的目的,同时也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142.

    [2]高业霞,徐东红,刘一鸣.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延长翻身间隔时间与褥疮关系的研究.护理研究,2008,22(8A):2024-2025.

    [3]韦玉芳,谢红,郑乐专.下肢骨牵引中巧垫薄软枕预防褥疮.护理研究,2009,23(6A):1452-1453.
, 百拇医药
    [4]邵培双.改变侧卧度数预防早期褥疮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8,23(24):20-21.

    [5]白姣姣,冯秀卿.老年人褥疮护理及治疗进展.现代护理,2002,8(10):780.

    [6]毕世庆,刘兴文,杨全兴.半导体激光﹢紫外线治疗3期褥疮35例疗效观察.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1):47-49.

    [7]燕群美,赵炎,邬姗.不同浓度给氧治疗褥疮的实验研究.护理研究,2009,23(7A):1708-1711.

    [8]车文霞,刘海飞.安普贴薄膜在预防难免性褥疮及治疗Ⅰ-Ⅱ期褥疮的临床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84-1985.

    [9]王晓雯,肖燕.艾灰应用于Ⅱ期褥疮的疗效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53.
, 百拇医药
    [10]缪书卉,张艺.龙血竭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3.

    [11]刘京萍.生肌散联合红油膏外敷治疗溃疡期褥疮60例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4):106.

    [12]车英,姜敏,马海萍.三黄冰片粉治疗褥疮13例.中国民间疗法,2008,16(3):20.

    [13]王建萍.中西药配合应用治疗难治性褥疮60例的效果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5):42.

    [14]王蕾,冯艳荣,季雪飞.云南白药外敷治疗老年患者Ⅲ期褥疮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3,18(11):878.

    [15]赵君.碘伏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9,23(12):1090.

    [16]李昭,潘惠霞.双黄连治疗褥疮20例.护理研究,2004,18(7):654.

    【收稿日期】2011-04-20

    (本文编辑:刘曾敏), 百拇医药(金晓艳 魏挺 胡小梅 刘晓玲 刘江 岳丽)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