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9
编号:13765731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41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9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41例患者治疗两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天后,总有效率为87.80%。结论对心血管神经症以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症;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神经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或称“心脏神经症”。发病时,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诉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焦虑、失眠、多梦等,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虽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1.1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1],患者以心悸、呼吸困难及心前区疼痛等心血管症状为主,可同时伴有多汗、手足发冷、双手指颤、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以及其他神经症的症状,如失眠、多梦、焦虑、急躁易怒、心烦、食欲不振、头晕、耳鸣等;排除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嗜络细胞瘤等疾病和药物影响因素。

    1.1.2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郁病、胸痹心痛、心悸之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浊内阻五种证候的诊断。肝气郁结型:主证精神抑郁,心悸不宁,喜太息,胸胁胀痛,腹胀纳呆,多虑,苔薄白,脉弦;气郁化火型:主证性情急躁易怒,心悸不宁,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心脾两虚型:主证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阴虚火旺型:主证心悸,眩晕,少寐,心烦易怒,或遗精腰酸,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痰浊内阻型:主证心胸窒闷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脘痞,痰多,苔浊腻,脉滑。
, 百拇医药
    1.1.3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学诊断标准;符合上述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41例心血管神经症病例均为2007年8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年龄28~55岁,平均(41.24±8.12)岁;病程1~8年,平均(3.71±2.36)年。

    1.3治疗方法41例该病患者除鼓励其自我调整心态,安排好作息时间,适量进行文体活动外,按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浊内阻型辨证给予中药治疗。(1)肝气郁结型(11例):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安神,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15 g,陈皮12 g,枳壳10 g,香附12 g,川穹10 g,芍药10 g,郁金10 g,丹参10 g,甘草5 g。(2)气郁化火型(6例):治以清肝泻火、解郁安神,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5g,山栀12g,丹皮10 g,当归10 g,芍药10 g,白术12 g,黄连10 g,吴茱萸10 g,龙胆草10 g。(3)心脾两虚型(8例):治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以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15 g,当归12 g,黄芪20 g,枣仁10 g,远志10 g,郁金10 g,合欢花10 g,甘草5 g。(4)阴虚火旺型(6例):治以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方以滋水清肝饮加减;处方:熟地黄30 g,山药30 g,山茱萸15 g,茯苓15 g,丹皮12 g,泽泻12 g,柴胡12 g,栀子10 g,知母15 g,杜仲12 g,牡蛎20 g。(5)痰浊内阻型(10例):治以豁痰通阳、安神定悸,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处方:瓜蒌20 g,半夏15 g,薤白15 g,陈皮15 g,当归12 g,赤芍12 g,桂枝10 g。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2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 百拇医药
    1.4临床疗效标准临床疗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评分表,观察治疗前后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失眠、多梦、焦虑、易烦易怒、头晕、耳鸣、食欲不振、多汗、指颤等症状变化,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舌苔、脉象计0、2分拟定。痊愈:治疗后各种症状消失,情绪正常,总积分值减少≥95%;显效:治疗后各种症状明显改善,总积分值减少≥70%且<95%;有效:治疗后各种症状有改善,总积分值减少≥30%且<70%;无效:治疗后各种症状、情绪无改善,总积分值减少<30%。

    2结果

    41例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临床总有效率87.80%。

    3讨论

    目前西医对该病的病因还不明了,认为可能与神经类型、环境因素和性格有关,治疗上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做适量的文体活动,必要时可给予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绝经期妇女可以阶段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 百拇医药
    心血管神经症在中医属郁病、胸痹心痛、心悸的范畴,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或因郁怒不畅,使肝失调,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化火,气滞可致血瘀,肝郁及脾可致蕴湿生痰阻络,故心烦易燥,胁满胸痛,心悸不宁;或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神失所藏,故心悸胆怯,胸胁隐痛,失眠,多梦,心烦,善虑。初病因气滞而挟痰湿血瘀,多属实证,以病情配以理气、化痰、利湿、行血、镇心安神之剂;久病由气及血,由实转虚,如久郁伤神,心脾俱亏,阴虚火旺,治以益气血、扶正安神为法。笔者在临床上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将心血管神经症分为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及痰浊内阻型五种证候,予以辨证施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孙传新.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6-6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33.

    【收稿日期】2011-05-03

    (本文编辑:刘曾敏), http://www.100md.com(韩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