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9
编号:13765741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9
     【摘要】总结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3)运用适当的穿刺技巧;(4)采取良好的固定方法。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方法

    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是临床上治疗疾病与补充液体最常用、最主要的护理操作,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治疗效果,抢救时甚至直接决定于抢救的成功与否[1]。因此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非常重要,现将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总结如下。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沉着、冷静、专心、自信

    上班前保持内心平静、心情舒畅,穿刺过程中如遇患儿家属说话生硬时,要克制自己,冷静对待,平心静气地选择血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遇到穿刺次数多,好血管大部分已被破坏,很难做到一针见血的患儿,若其病情不重,可将其放在最后,以防影响情绪,保证工作效率。操作前可以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防止不良情绪,对自己的操作技术应充满信心。
, http://www.100md.com
    2选择合适的静脉

    2.1头皮静脉穿刺时,首先要鉴别动、静脉。动脉外观呈紫红色,触之有搏动感,一般较粗,充盈时弯曲,管壁较厚,不易压瘪,易滑动,血流呈离心方向流动,穿刺时如误入动脉,回血迅速,呈鲜红色,压力大且液体不易输进,需升高输液瓶,液体滴入或推注药液时,周围皮肤可见树枝状苍白。静脉外观呈微蓝色,触之无搏动,一般较细,管壁薄易压瘪,不易滑动,血流呈向心方向流动,回血呈暗红色,液体滴入顺利,皮肤不变色。

    2.2促进静脉显露技巧头皮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充盈好、弹性较好、不易滑动且较粗直的静脉,对于皮肤黝黑、长期静脉输液显露不清的静脉,可采用拇指推压的方法。穿刺者以左手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拇指置于静脉走行方向横向推压该处皮肤(推压时稍用力)反复数次,直至局部出现一段长约1.5 cm的充盈血管时迅速穿刺[2]。

    2.3肥胖儿童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选择血管时应沿着发际耐心寻找,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75%酒精棉签反复擦拭数次头皮静脉部位皮肤,刺激血管充盈扩张。
, http://www.100md.com
    2.4脱水的小儿按解剖位置用食指触摸静脉,绷紧头皮,局部皮肤上出现一条浅行的凹沟即血管,该部位血管进针感觉好,回血率高,易于穿刺成功。

    2.5头皮静脉选择技巧护士在穿刺前要熟悉病儿的病情及头皮静脉的解剖位置。小儿常选用的头皮静脉有额正中静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后静脉及其属枝等。其中颞浅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是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较为固定,且较粗直,显露清楚,也是穿刺时优先选择的血管。

    3运用适当的穿刺技巧

    3.1选择合适的光源头皮静脉穿刺时,光线应充足,但应以不刺眼为度,以免过于耀眼的光线导致反光,造成血管选择困难,一般夜晚以60 W日光灯为宜,白天尽量选择自然光线下穿刺。光源应从穿刺部位前方或左侧方向射入,避免直接照射穿刺点,造成反光,影响穿刺效果。

    3.2摆放合适的体位让患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将枕头垫于肩背部,使头稍往后仰,充分显露穿刺部位,助手或家长位于穿刺者左侧,协助固定小儿躯干、四肢、头部,以避免患儿头部左右摇摆,身体上下扭动。操作者立于患儿头顶侧,为保证穿刺时手部力量的稳定,穿刺者可坐于高矮合适的凳子上进行穿刺。
, http://www.100md.com
    3.3穿刺部位皮肤准备用备皮刀剃除穿刺部位周围约5 cm2范围的毛发,为穿刺后固定做准备,剃毛发时防止剃破头皮,造成感染。备皮技巧:先用温水或酒精将穿刺部位的皮肤浸湿,让助手扶好患儿的头部勿左右晃动,操作者左手固定头部,右手小拇指及手掌尺侧紧贴患儿头部做支撑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持备皮刀,与皮肤平行的方向轻轻地剃除穿刺部位的毛发,对皮肤表面不平整的患儿,更要把握力度和角度,避免剃破皮肤。

    3.4选择好皮肤消毒剂头皮静脉穿刺时,只单纯选用75%的乙醇消毒两遍,这样有利于显示穿刺部位,因聚维碘消毒后遗留在皮肤上的色素影响血管的显露,而且75%乙醇有刺激血管扩张的作用。

    3.5选择最佳穿刺时机小儿刚啼哭时,因此时头皮静脉充盈,容易穿刺。对于长期头皮静脉穿刺,血管不易选择的患儿,可选择在患儿轻微啼哭的状态下进行。但啼哭时间较长,皮肤潮红掩盖了血管走向,增加穿刺难度,应让家长哄一会儿,待患儿不哭时,隔3~5 min再穿刺。
, http://www.100md.com
    3.6选择良好的进针点选择易于固定、针柄可架空的进针点,在血管最清晰处向后移0.2~0.3 cm,让针尖在血管最清晰处刺入血管,同时要注意保护血管,为下次穿刺做好准备。

    3.7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因小儿头皮静脉细小,对有一定穿刺难度的头皮静脉,可以采用“一压、二温、三穿刺、四回抽”的方法穿刺。(1)一压。即用左手食指或中指在静脉的向心方向,离穿刺点3~4 cm处压住穿刺部位,拇指食指相对推压数次,以充分显露血管,但松紧要适宜,过松时血管易随皮肤滑动,过紧时易压瘪血管,降低穿刺成功率。(2)二温。即以50 ℃左右的热毛巾对选定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部热敷3~5 min,使血管充盈扩张。(3)三穿刺。右手拇指、食指前后夹住针柄或拇指、食指上下夹住针柄,使针尖和皮肤呈60°角,迅速刺入皮肤,针尖刺入皮下后,将针梗放平,几乎与皮肤平行的角度在皮下移行0.2~0.3 cm后刺入血管。(4)四回抽。将头皮针与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相连接,在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由助手将注射器活塞轻轻回抽,使在进针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有利于回血的观察。若为一人操作,则在进针前反折后持头皮针之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之间,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再松开反折的输液管,使输液管在进针过程中处于负压状态。
, 百拇医药
    3.8不同患者静脉穿刺技巧

    3.8.1对血管粗而明显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经皮刺入血管。

    3.8.2脱水患者由于组织间液和血容量减少,患者皮肤弹性差,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充盈不良,可先采用热敷使血管充盈。穿刺时针尖从正面以25°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减少角度轻轻挑起皮肤,当针梗进入约1/4时,针梗稍向下倾斜,以降低角度,将针尖稍抬起,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3.8.3肥胖儿童穿刺时进针角度稍大一点,穿刺时应选择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尖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这类患者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菲滴管下端,以距针头60 cm效果更佳。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着向后挤压头皮针管,使头皮针管内形成负压,若仍无回血,却感觉针尖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输入顺畅即可固定。
, 百拇医药
    3.8.4水肿的患儿在血管走向处反复按压,将水肿组织间隙的液体排向血管周围,显露血管痕迹,并迅速进行消毒,在水肿未复原之前及时进针,效果极佳[3]。

    3.8.5新生儿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柔嫩,所以新生儿的血管比婴幼儿的血管暴露更清晰,而且弹性差,管腔小,分支多,交错成网状,血管易滑动而不易固定,因此对于一些暴露清晰的血管,以10°角进入皮肤,再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以5°角进血管,有突破感或阻力消失时再平行潜行2~3 mm,挑起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穿透血管。对于交错成网状的头皮静脉,以3°~5°角进入皮肤,再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以1°~2°角进血管,这种血管由于充盈度差、管腔小、压力低,所以回血不好,穿刺时针头阻力突然消失后,反折头皮针管回吸即可见回血或用生理盐水试推少许不见局部肿胀即可判定穿刺成功。, 百拇医药(唐三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