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大黄
编号:13765450
大黄在脾胃病中的研究与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0
     【摘要】大黄味苦寒,无毒,归脾胃经。为中药材中十分重要一味脾胃药,它的作用为去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安和五脏。大黄对于临床许多脾胃病症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就大黄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药理作用做出相关阐述。

    【关键词】脾胃病;大黄;药理;应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该药主产于我国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其中以甘肃、青海为道地产区。《神农本草经》曰: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色黄入土,纹赤入血,故既能入脾胃消食化滞、推陈致新,又能入血分凉血通经。大黄在中医内科脾胃病用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大黄对于脾胃病的功效

    大黄对于脾胃病的主要作用为泻下攻积,通常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积滞泻痢等病症。该药用于脾胃热结便秘最为适宜,临床常与芒硝相须为用,如经典方剂大承气汤。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大便秘结,若寒积便秘,可配伍附子、干姜等同用,如温脾汤。对于肠道积滞不化,大便泻而不畅,里急后重者,可配伍清热燥湿药物同用,如芍药汤。大黄为中医脾胃病症中最为常用的泻下通便、荡涤肠胃的药物。
, 百拇医药
    2大黄对于脾胃病的药理作用

    2.1泻下作用大黄煎剂确实有明确的泻下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加热使大黄水提取液泻下作用降低是由于大黄葡萄糖苷含量减少所致[1]。大黄含有致泻成分约20余种,包括蒽醌类和二蒽酮类以及它们的苷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苷。大黄煎剂给药初期能使机体胃肠功能呈现亢进状态,给药晚期能够使胃肠功能呈现抑制状态。低浓度能使胃肠兴奋,高浓度能使胃肠抑制。离体肠管点活动和收缩活动实验表明[2],大黄浸膏对整个结肠的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口服大黄浸膏后,在大肠里被细菌水解切去糖的部分生产甙元,其甙元在酶的作用下,还原成真正的活性成分——大黄酸蒽酮或大黄酸蒽酮-8-葡萄糖甙,刺激大肠黏膜及肠壁肌层内的神经丛;可以显著促进横行及下行的结肠运动亢进。另外,大黄还对大肠局部有刺激作用,其可以增加大肠张力而促进其运动。以大鼠和豚鼠实验,游离大黄素降低近段结肠的张力,但增加远段和中段结肠的张力。其作用类似乙酰胆碱,并可被阿托品所抑制[3]。所以大黄素可能与所作用器官的肌肉蛋白质结合而表现胆碱样作用。
, 百拇医药
    2.2保护胃肠作用单味大黄注射液小剂量有抑制十二指肠平滑肌、降低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作用,用药后十二指肠运动迅速减弱,甚至消失。大剂量对十二指肠平滑肌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大黄对应激性、结扎幽门性、纯酒精引起的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使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程度明显减轻,出血面积明显减少;幽门结扎性胃溃疡,胃溃疡出现率明显降低,溃疡面积、胃液量及胃液游离酸减少、胃蛋白酶活性降低;纯酒精性胃溃疡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现胃壁组织的PGE2含量明显升高[4]。大黄抗胃溃疡作用不仅和促进PGE2生成有关,还与大黄能够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降低总酸度、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密切相关。另外,有研究证明,给大鼠灌胃大黄50 mg/kg时,对背部烫伤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单价泄漏具有显著降低作用[5]。监测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同时测定血浆、肝脏、小肠黏膜及其线粒体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具有显著改善。

    3大黄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 百拇医药     大黄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的各个领域,脾胃病症方面如(1)上消化道出血:应用生大黄粉口服治疗,或者以大黄为君药制成的复方治疗;(2)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人应用生大黄治疗53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总有效率为92.5%[6];(3)胆道术后出血:有人采用大黄水制剂治疗胆道术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消化性溃疡:大黄用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十分常见,而且对降低溃疡的复发起到一定的作用;(5)驱除蛔虫:古方有乌梅汤方中有大黄,现代用于治疗蛔虫病;(6)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大黄提取液保留灌肠或者通过鼻管直接注入胃腔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缓解临床症状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谢伟雪,刘孝敏.回流法提取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研究.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5(29):178-179.

    [2]李继坤,张艳萍.大黄与活血、止血药配伍调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天津中医药,2010,16(4):261-264.
, 百拇医药
    [3]邱炳林,胡建达.大黄素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海峡药学,2010,23(7):151-153.

    [4]冯启敏,唐伟泰.生大黄治疗急性重度脑出血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医学新知杂志,2010,12(3):61-62.

    [5]赖景绍,蔡红兵.大黄蛰虫丸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功效组分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0,26(3):73-76.

    [6]童洪飞,林胜璋.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浙江创伤外科,2010,15(3):79-80.

    【收稿日期】2011-05-12

    (本文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夏玉树)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