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0
编号:13765490
初治肺结核治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1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0
     【关键词】初治;肺结核治疗;类赫氏反应;临床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化疗强化期出现暂时性恶化,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加重,肺内病灶增多,新出现肺外结核表现,如颈淋巴结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关节腔积液等,这种类似于驱梅治疗中出现的暂时性病灶恶化反应称为“类赫氏反应”,临床医生容易误诊[1,2]。现将笔者所在中心结核门诊2004~2009年收治的肺结核病例中出现的类赫氏反应15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0~55岁,平均32.5岁,均为初治肺结核,其中浸润性肺结核13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例,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7例,阴性8例。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1.2治疗方法15例均采用强化期含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吡嗪酰胺的方案治疗,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复治加乙胺丁醇)。
, http://www.100md.com
    1.3类赫氏反应出现时间第一月内发生7例,第二月内发生6例,第三月内发生2例,最早出现在服药后1周。

    1.4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中咳嗽咳痰9例,发热盗汗8例,胸闷气急5例,咯血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病灶增大9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2例,出现胸腔积液4例,心包积液1例,关节腔积液1例。

    1.5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10例,白细胞增高8例,痰涂片抗酸杆菌均阴性。

    1.6出现类赫氏反应的处理出现上述表现后通过血常规,痰涂片抗酸杆菌,快速培养,药敏,胸部CT,纤支镜,肿瘤标志物,免疫学等检查,排除耐药,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后,15例均继续原方案抗结核治疗。出现胸腔积液予以胸穿抽液,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关节腔积液者加用激素(强的松)治疗,疗程4~8周。

    1.7转归经过上述处理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在15 d~1个月后均有改善。继续原来方案抗结核治疗复查胸片病灶逐渐吸收好转,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吸收,肺门纵膈淋巴结、颈淋巴结缩小钙化。所有病例经过6~12个月后治愈。
, 百拇医药
    2讨论

    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多发生在3个月内,以青少年多见[3],本组15例平均32.5岁。其表现形式为肺部病灶增大,出现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等。类赫氏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为强化期治疗使用含异烟肼、利福平等强力杀菌剂,使病灶中敏感菌短期内被杀死,死菌和游离的菌体成分磷脂、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使处于高敏状态的肺、淋巴结、浆膜等发生更高的变态反应。这种暂时性恶化现象并不是病情真正恶化,病理证实新出现的病变为结核病变[4]。随着治疗的继续痰菌量减少,变态反应逐渐减轻消失,恶化的病灶逐渐吸收好转[5]。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后临床医生容易误认为初治失败或认为肿瘤等其他疾病,更改治疗方案。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临床医生不必紧张,须仔细分析,通过必要的检查与化疗失败,耐药,肿瘤性疾病(肺癌、淋巴瘤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鉴别,这里强调查痰是鉴别结核病情真假恶化的重要手段。一旦诊断明确继续原方案抗结核治疗,适当加用激素治疗,病情逐渐好转,预后良好。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芳琪.肺结核化疗初期类赫氏反应12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6,7(4):430.

    [2]陈永宏,向江琳.初治肺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32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6,11(6):74.

    [3]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74.

    [4]王雅,陈立芬.肺结核化疗初期病情暂时恶化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4,9(4):403.

    [5]胡良安,吴亚梅.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24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1,6(2):6.

    【收稿日期】2011-05-05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