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下肢深静脉血栓
编号:13765500
深静脉血栓的实用预防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0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实用;预防措施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高龄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明显增加,深静脉血栓是高龄患者下肢骨折,尤其是髋关节周围骨折的常见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肢恢复,重者形成心、肺、脑等重要器官栓塞,甚至死亡。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笔者所在医院也曾发生相关的病例,先进的深静脉滤网等技术费用昂贵,可操作性小。从2009年起,笔者所在科在卫生部颁发的《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实用、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应用于老年性下肢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59~92岁,平均74.6岁;股骨近端骨折66例,股骨远端以下骨折6例,均为摔伤闭合性损伤,伴有呼吸系统疾患者5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8例,中风4例,多发骨折3例,其中手术治疗48例,保守治疗24例。

    1.2预防措施抬高患肢或患肢骨牵引消肿,指导患者自主咳嗽、深呼吸运动,每日50次;健肢屈髋屈膝,抬臀运动,每日5~6组,每组15~20次;患肢股部肌肉舒缩每日大于150次;踝关节自主屈伸每日5~6组,每组15~20次;膝关节被动运动每日3~4组,每组20~30次;局部理疗或电刺激每日两次,每次30 min;中药外敷消肿止痛,每日一换;禁用止血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 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丹参或红花注射液20 ml,每日一次,至血常规复查血小板小于200×109/L停药。如果手术治疗,术中的操作尽可能做到微创,必要时可适度牺牲骨折对位(预计骨折愈合后功能影响不大)。

    2 结果

    本组72例均随防至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4个月~1年),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未出现患肢肿胀难以消退(肿胀大于5 d无变化),患肢持续疼痛,手术切口渗液难愈,以及中风、心肌梗死、肺栓塞等表现,治疗效果良好。

    3讨论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患者下肢骨折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不畅瘀积于患处,血液浓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激活血管内凝血机制所致。高龄、卧床、肢体缺乏运动,坠积性肺炎、褥疮、手术创伤等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措施,须进行全身性预防和局部性预防相结合,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相结合。患者自主咳嗽、深呼吸和抬臀等全身性练习,有利于预防坠积性肺炎、褥疮,消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患肢局部主动、被动活动和理疗、手术微创等措施,有利于改善局部血运,减少局部血瘀,减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局部因素,丹参活血,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小板聚集,消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该套措施简便实用,操作性强,无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利于骨折愈合,非常有利于在基层医院(尤其是条件较有限的医院)推广实施,该方法的重点在于坚持进行上述操作,保质保量完成,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方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收稿日期】2011-05-04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曹运羿)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