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2
编号:13763980
关于南京某高校2010年女教职工妇科检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2
     【关键词】妇科检查;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自身健康状态的日益关注,尤其女性对生殖健康方面问题的愈加敏感,因此定期的妇科检查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妇科方面的疾病起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在职女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科研与教学。笔者对南京某高校2010年在职女教职工妇科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参加体检的在职女教工1080人,年龄均在24~54岁之间。

    1.2检查方法

    1.2.1乳房的外科检查嘱受检者端坐,观察乳房外观,有无凹陷或隆起,橘皮征或静脉是否扩张,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用手掌面平坦地揉压乳房,检查有无肿块,用红外线照射乳房,显示是否有肿块。
, 百拇医药
    1.2.2妇科B超检查嘱受检者膀胱充盈,平卧,检查子宫、附件。

    1.2.3妇科检查嘱受检者排尿后,取膀胧截石位,取白带作常规检查,宫颈刮片,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并行双合诊。

    2结果

    参检者共1080名,检出妇科常见病855人次,总检出率为79.17%。检出率占前3位的是乳腺小叶增生540例(50.00%),宫颈炎225例(20.83%),其中阴道炎宫颈囊肿21例,宫颈赘生物18例,阴道炎47例(4.35%)。其他依次为,乳房包块20例,子宫肌瘤19例, 附件异常4例。

    3讨论

    从检查结果可以看出,乳腺疾病检出率最高,占51.85%,其中以乳腺小叶增生为主,占乳腺病的96.43%。乳腺增生是中青年妇女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疾病,其病程长并且具有癌变倾向,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1]。虽然乳腺增生为妇女多发病,但是乳腺增生的患者患乳腺癌的概率为一般妇女的2~4倍,癌变率为5%[2]。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及体内雌激素异常均有明显关系。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所以更易好发于生育期的女性。这个年龄段的女教工除了来自于工作的压力,家庭负担也很重,需要耗费更多精力,因此社会心理因素也是造成本病患病率明显增高的因素之一。
, 百拇医药
    宫颈炎的检出率为20.83%,位居第2位,宫颈糜烂133例(Ⅰ度糜烂49人,Ⅱ度糜烂65人,Ⅲ度糜烂19人),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密切,宫颈糜烂患者患宫颈癌的发病率较无糜烂者高出10倍[3],糜烂的宫颈上皮在促癌因素的作用下,能进一步发生非典型增生和子宫颈癌,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死亡率占第2位[4]。宫颈糜烂的发生与雌激素增高有关,常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 。经常使用避孕套会增加对宫颈的摩擦,也可加重糜烂。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宫颈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方法,因此每1~2年组织女教工进行妇科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中、重度宫颈糜烂者再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以便来得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阴道炎检出率位居第3位,占4.35%。高校女教工卫生习惯较好,经常清洗外阴和阴道,但部分女教工习惯用洗液清洁或长期使用卫生护垫,反而破坏了阴道内的弱酸环境,使正常阴道中所产生的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而导致其他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绝经后的一些女教工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pH值增高,局部抵抗力下降,使病菌容易频繁入侵引起老年性阴道炎。此外,长期用抗生素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抑制了乳酸菌生长,使念球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5]。子宫肌瘤检出率为1.76%,附件0.37%,异常检出率相对较低。
, http://www.100md.com
    高校女教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妇科病的发病率还是较高的,应引起足够关注。高度重视高校女教工群体的健康保健工作,定期进行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制定健康对策,建立女教工健康档案,提供连续完整的健康监管,保障广大高校女教工的身心健康[6];提高妇女对妇科病危害性的认识,组织开展妇科病防治讲座,掌握乳腺自查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防病、治病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树玲.乳腺肿瘤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3.

    [2]卢峯亮.乳腺增生症的癌变问题及诊治进展.华夏医学,2004,17(1):116.

    [3]叶惠芳.妇产科进修医师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28.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49-1358.

    [5]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1-262.

    [6]孙茜,王岩.吉林某高校2007年女教职工妇科普查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1,4(3):65.

    【收稿日期】2011-06-24

    (本文编辑:刘曾敏), http://www.100md.com(贺亚玲 耿宁果 高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