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硬化 > 腹水
编号:13764026
综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6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组与单纯常规西医疗法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36例中,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36例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较单纯常规西医疗法疗效要好。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疗法

    肝硬化腹水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作用肝脏,从而引起肝脏进行性,弥漫性的慢性损害,最后导致正常肝脏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等,晚期常有大量腹水形成。临床上如果单纯采用西药利尿剂往往会导致阴津亏虚,疗效常常不甚理想,如能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则能达到有效利尿、促进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恢复及延长腹水消退稳定时间之治疗目的,且能有效果缩短疗程,不易导致电解质紊乱[1]。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用中药内服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来源于本院消化内科的门诊与病房,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的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2]。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8岁,平均(47.5±15.8)岁;门诊患者21例,住院患者15例;腹水出现时间为2~7年,平均(42.3±12.6)月;其中乙型肝炎并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者1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1岁,平均(46.7±16.5)岁;门诊患者19例,住院患者17例;腹水出现时间为1~7年,平均(45.8±15.3)月;其中乙型肝炎并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者14例。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卧床休息,适当限制钠、水摄入,给予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对限钠限水而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则采用联合、间歇、交替的利尿原则加用利尿剂,从小剂量开始,如效果不明显,则逐渐加大利尿药物的剂量。同时根据肝功能情况分别给予肝复肽,甘利欣,支链氨基酸等药物治疗。并视病情补充人血白蛋白、新鲜血浆,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腹腔感染,有并发症者根据具体病情变化综合处理等。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组:在上述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另予口服中药煎剂,方用膈下逐瘀汤合五苓散,具体药物:五灵脂10 g,当归12 g,川芎9 g,乌药9 g,玄胡索9 g,香附12 g,桃仁9 g,红花6 g,丹皮12 g,赤芍12 g,枳壳9 g,猪苓12 g,泽泻12 g,白术15 g,茯苓15 g,桂枝6 g,甘草6 g。湿热较甚者另加茵陈、栀子各12 g;肝肾阴虚、水湿内停者加沙参、麦冬各12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腹水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腹水减少50%以上而未完全消失,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50%以上但未完全正常;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3]。

    2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36例中,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36例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为:(1)钠水潴留,通常于肝硬化后门静脉压力过高,组织回流减少,漏入腹腔;(2)低蛋白血症,当白蛋白<30 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份外渗;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4];(3)继发醛固酮增多及抗利尿激素增多;(4)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减少,尿排出少等等。治疗上常规采用护肝、补充白蛋白和利尿等措施,病初起或病急时,可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欠佳,尤其是长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导致肾功能不全,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点[5]。
, http://www.100md.com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与“黄疸”等范畴,其发病主要在于酒食不节,情志所伤,湿热瘀毒,血吸虫感染及其他疾病转化等,从而使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瘀积腹内,逐渐胀大而成本虚标实之证。其病理变化总属于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病变脏器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水湿、水液渗蓄不去,腹部日益胀大成臌。治疗上,宜以行气利水解毒、益气化瘀软坚为原则[6]。由于本病多为久病,久病多致脾胃气虚,脾虚则脾失健运,湿困中焦;肾气不足,水液敷布失调,潴留体内而成臌胀。因此,对于本病,尤应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从现代医学上看,运用活血化瘀法可以使微循环通畅和硬变的组织软化[7]。本临床观察中,观察组中的膈下逐瘀汤中之当归、川芎、赤芍三药,善能养血活血,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能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能行气止痛。五苓散出自《伤寒论》,能通阳化气,健脾利水,是温化痰饮的名方。方中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是治疗脾虚湿停之良药;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两药合用可培土以治水。茯苓与猪苓味均甘平,能利水渗湿,泽泻味咸寒,既能渗湿,又能固肾,三药伍用,利水湿而不伤阴津。桂枝味辛热,能温化膀胱之气,气行则水自行,又因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桂枝还能散湿润燥;甘草调和诸药。两方合用,药以活血、行气、利水类居多,故能共凑活血利水、除鼓消结之功效。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宋传亮,霍秀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56例.光明中医,2011,26(2):326-327.

    [2]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69-871.

    [3]张育轩,危北海.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判定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7-238.

    [4]张鲁豫.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95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版,2010,12(18):137-138.

    [5]欧阳祖新.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36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09,15(7):15-17.

    [6]赵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腹水24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2):69.

    [7]王芳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87.

    【收稿日期】2011-06-07

    (本文编辑:徐睿瑞), 百拇医药(覃泽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硬化 > 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