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3
编号:13763549
重症脑卒中监护患者的营养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3
     【摘要】目的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将30例危重脑卒中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24例和全肠外营养组6例,进行治疗饮食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结果24例肠内营养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6例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护理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患者。

    【关键词】脑卒中;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许多危重脑卒中患者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而且这部分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患者的热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补充极为重要,所以均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3月~2010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发病3 d以内的危重脑卒中患者,并排除已有明确的肝、肾疾病和恶性肿瘤者。共入选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6~90岁,平均(57±35)岁。按照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24例和肠外营养组6例肠内营养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0~90岁,平均(554±21)岁。肠外营养组男4例,女2例,年龄36~78岁,平均(573±32)岁。两组患者年龄、原发病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方法肠内营养组于入院48~72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1)流体试餐:不足以维持机体正常的营养需要,仅作为一种过渡性营养液短期使用,如米汤、无渣菜汁等。(2)混合奶;经流体试餐2~3 d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逐渐耐受,可过渡到混合奶。如牛奶、豆浆等食品。(3)匀浆膳食:根据病情配置成糊状、浓流体或粉剂的平衡饮食。(4)要素饮食:是由分子水平营养素组成、不需要消化即直接吸收的平衡饮食。均采用鼻饲管注入,进食前检查胃管在位情况。肠外营养组于入院24~48 h开始给予,其营养成分按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由静脉匀速滴入。

    13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的体重、血糖、尿糖、出入量、血清电解质、血浆白蛋白。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结果

    肠内营养组发生腹泻2例,酸碱平衡失常1例,吸入性肺炎2例,营养管堵塞1例,糖代谢紊乱1例,经过处理1~7 d好转。肠外营养组发生电解质紊乱3例,肝功能异常2例,肺部感染1例,糖代谢紊乱2例,经治疗1~15 d好转。

    3讨论

    危重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采取有效合理的营养途径对患者的恢复极为重要。近来发现长期静脉营养患者易发生酸碱失衡、血糖紊乱与微量元素缺乏等病发症。肠内营养符合生理途径,不仅具有营养支持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内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2]。肠内营养方式方法简单,易于临床管理,费用较低,并且符合人的生理解剖状态,又能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途径,只要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3]。

    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体会如下:(1)严格掌握营养液的温度、浓度、输液速度、输液时间,一般认为适宜的温度在37 ℃~41 ℃;浓度由低到高,开始浓度5%~10%,无异常可逐渐增加,最大≤20%;输液速度由慢到快,开始控制在15~30 ml/h,根据患者反映逐渐增加50~80 ml/h,最高速度不能超过110 ml/h,静脉输液时间不可超过24 h,配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24 h总量可由500 ml/d逐渐增加到1500~3000 ml/d,使患者胃肠道逐渐耐受、吸收。(2)肠内营养时,灌注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用注射器回抽胃内容物并观察颜色、量、性状,若是胃潴留>100 ml,应暂时减量灌注;若胃潴留>150 ml应暂缓灌注,间隔时间3~4 h观察胃内情况在关注,必要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物促进胃肠蠕动;若是咖啡色或鲜红色胃内容物,应暂停鼻饲,给予冰盐水洗胃,一次灌注250 ml后抽出,反复多次直至抽出液清澈为止;采用冰盐水洗胃仍出血不止者,可遵医嘱给予冰盐水100 ml加去甲肾上腺素8 mg灌注,30 min后抽出,每小时1次,根据出血程度的改善,逐渐减少次数,直至出血停止,可遵医嘱给予温冷流食,做好口腔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书,1996,29(6):379-380

    [2]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7

    [3]顾葆春,邢锐,文强,等.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1):20-22, 百拇医药(申如,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