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0
编号:13760195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0
     【摘要】随着起搏安置术的逐渐成熟,临时起搏器在临床的作用日益广泛,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是保证起搏器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良好作用。

    【关键词】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护理

    临床上可能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情形一般见于心肌缺血、药物、手术、感染等等原因所导致的一过性缓慢性心律失常。2009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11例患者,为所有患者都成功地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治疗的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自2009年1月18日~2010年3月18日笔者所在医院安置临时起搏器的11例患者,女4例,男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表现的患者有2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表现的患者有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的患者有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9岁。
, 百拇医药
    2起搏器安置方法

    床旁经锁骨下静脉(还可选用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将鞘管插入静脉并将临时起搏电极导线送入右心室。从穿刺到成功起搏的时间20~40 min,术中连续心电监护或体表心电图观察至稳定心室起搏夺获,起搏模式为VVI,起搏阈值电流3~5 mA,起搏电3~5 V,感知电压1.5 mV,起搏频率设置为60次/min(或比自身频率快10%),术后使用时间2~5 d[1]。

    3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术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班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起搏阈值、起搏频率,常规设定起搏频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防止并发症。

    3.1起搏信号丧失为临时起搏器最常见并发症,主要见于电极移位。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率,一经发现起搏信号丧失,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方法:(1)行心电图检查;(2)增大起搏输出电压,如无效则需要调整起搏电极位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消毒局部鞘管、电极及皮肤之后将起搏电极送入约1~2 cm,必要时也可以稍稍转动电极,之后再次测定阈值直至达到标准。如无效,则最好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电极位置[1]。护理措施:(1)选择正确卧位,术后24~48 h内限制活动;(2)协助患者翻身,并避免右侧卧位;(3)观察患者有无打嗝、肋间肌及腹肌痉挛现象;(4)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尽量避免术侧手臂的过度抬举或过伸等动作[2]。
, 百拇医药
    3.2穿刺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血胸、皮下血肿、气栓等。护理要点:(1)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2)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3)术后皮囊部位予0.5 kg砂袋压迫4~6 h,压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情况。

    3.3感染穿刺部位处理不妥或电极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均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一般程度轻,应用抗生素或拔除导管后感染即可控制。临时起搏导管一般留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周。护理要点:(1)严格无菌操作;(2)伤口缝合完毕,迅速包扎并用沙袋压迫;(3)术后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

    3.4电极断裂系穿刺点过于靠内侧,电极在经过锁骨肋间隙过紧所致。护理要点:(1)观察患者症状并叮嘱患者通过检查自己的脉搏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2)详细介绍起搏器相关知识;(3)嘱患者如发现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如为出院患者,应立即至医院就诊)。

    3.5心肌穿孔罕见,主要由于导管质地较硬,或患者右心室大而薄,与植入过程中用力过大也有关系。护理要点:(1)观察患者症状;(2)详细介绍起搏器相关知识及并发症;(3)嘱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应立即通知医师(如为出院患者,应立即至医院就诊)。(4)配合患者完成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的检查。

    参考文献

    [1]杨跃进,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4-626.

    [2]罗雯,赵庆华,方琴,等.心脏起搏器植入者生活质量评价研究.护理研究,2007,21(4B):951-953.

    【收稿日期】2011-08-18, 百拇医药(唐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