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白内障 > 老年性白内障
编号:13760218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心理反应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0
     【摘要】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协助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473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评估,将马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运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满足了患者的术前身心需求,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结论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使得护理工作者更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整体反应,针对术前心理反应实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首要环节。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心理反应;护理干预

    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在我国已成为老年人的致盲眼病的第1位,手术则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老年期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加之疾病的相互作用,此类患者在入院后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使得护理工作者更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整体反应,针对患者术前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给予适当积极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迎接手术,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是系统化实行整体护理的首要环节。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2010年7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73例,男261例,女212例;年龄59~95岁,平均71岁;术前视力均在0.3以下,光感~手动/1M。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附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麻醉方法为表面麻醉。

    2术前心理反应

    2.1焦虑、恐惧、抑郁心理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自理能力欠佳,患病后又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入院后既要应对手术这一应激事件造成的多种心理应激反应,又要进行多项术前检查,再加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出现害怕、受惊、颤抖、哭泣、警惕、易激惹,甚至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头痛、胸闷等焦虑和恐惧的消极状态,造成心情抑郁。

    2.2孤独感和无价值感眼睛是人体中最敏感的器官之一,人体接受的信息有80%以上通过视觉获得。患者因眼疾而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后,与外界交流日益减少,心理压力很大,常感孤独寂寞,自觉老来无用,自卑自怜,导致情绪低落。
, http://www.100md.com
    2.3过份依赖和退化住院后陌生的环境和眼疾造成的诸多不便,导致患者的适应力降低,多由他人承担或代劳日常生活照顾。某些患者其进食、排便、个人清洁卫生等日常生活琐事不能自理更加重其依赖性。同时一些患者也出现了与其年龄和社会身份不相称的孩子似的行为表现,如以自我为中心,好发脾气,喜无理取闹,要求别人陪伴,要求优先照顾等。

    2.4敏感和多疑多见于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患者。常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和缺乏根据的猜测。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而对疾病的治疗方案,治疗措施,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存有疑虑,易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而对他人的低声细语,医务人员之间的讨论常表现出无端猜疑,配合治疗性差。

    2.5自尊心强和固执老年患者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平常生活方式较为刻板,不易接受新事物新方法。住院后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同室病友的尊重,希望亲友常来探望。一旦受冷落,便表现不耐烦,易激怒。

    3护理干预
, http://www.100md.com
    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而总结出的护理经验,运用于整体护理模式中,针对上述5种心理反应实施护理干预来逐步满足患者的多层次需要。

    3.1尽快适应环境的需要热情接待每位新入院的患者,亲切和蔼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入院须知、生活设施、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及同室病友,将同病种患者安置一室,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提供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患者角色,减轻因陌生环境带来的焦虑不安、过份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3.2获取自身疾病及手术信息的需要患者入院后,每人分发一份本科自制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术前快速流程表,可使患者及家属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疾病相关信息。由于本地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责任护士应通俗易懂地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手术前、中、后的配合要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手术前一日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时间、名称、目的及麻醉方式、主刀医生、人工晶体的种类及价格,使患者了解白内障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等特点,也可请已成功渡过手术和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可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思想负担,增强治愈信心。
, http://www.100md.com
    3.3保障安全的需要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笔者所在科实行家属陪护制度,即可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也可减轻患者住院期间的孤独、寂寞和无助感。在对患者的护理上,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都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清楚,化解疑虑,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完成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术前常规检查,术前视力、光定位、色觉、眼压、眼部AB超,角膜曲率等眼科专科检查。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配合医生控制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手术前日晚对失眠焦虑者可按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以助睡眠,并做好药物护理。指导患者完成术前3日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术日晨泪道、结膜囊冲洗,散瞳等术前配合;头部及眼球固定训练,减震训练,防止眼压升高训练等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

    3.4被尊重、受重视的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令人自信,感觉有存在价值。护理人员对待老年患者要有爱心、耐心,尊敬有礼貌地称呼患者,不用床号代替姓名。对待爱唠叨、健忘、反复询问、疑心重的患者,应予理解,勿粗暴斥之,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地位,保护患者的隐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患者会感到来自医务人员的重视、赞扬、鼓励和尊敬是对自己的最高奖赏[2]。
, http://www.100md.com
    3.5群体归属的需要由于住院后患者角色功能的转变,使患者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护理人员要积极帮助同室患者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组织病友间进行谈心、读报、下棋、打扑克等消遣活动,使他们能相互认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3]。鼓励亲友常来探视患者,争取家属的配合和支持。通过细微、周密、全面的护理,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多接触、多交谈,使患者感到自己是受关怀的,从而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4~6]。

    患者在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持续的消极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不仅限于疾病本身,而是涉及社会、心理、文化等多个方面。在整体护理中把握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从而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黄金.老年护理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1-62.

    [2]陈洪玲.浅谈眼科老年住院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中外医疗,2010,29(1):157.

    [3]高焕民.老年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89-390.

    [4]张志才,张建,杨建东,等.基层医院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作用及模式初探.中国医学创新,2010,7(4):45-47.

    [5]张瑛,张林军.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7):68-69.

    [6]丛丽霞,林秀珍,徐颖超.1例脊柱严重畸形患者白内障手术的配合.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7.

    【收稿日期】2011-08-25, 百拇医药(徐侠)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白内障 > 老年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