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
编号:13760230
解毒液化方联合抗生素治疗精液不液化96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0
     【关键词】精液;男性不育症;精液不液化

    精液不液化是指离体精液在37 ℃水浴箱或温箱内,超过60 min仍不液化或含有不液化的凝集块。自Bunge(1954)首次提出至少有一部分生育力低下或不良者由于精液液化异常而至,其重要性才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有关精液液化异常与不育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据相关资料统计,因精液不液化而致男性不育的发生率为2.51%~42.62%[2]。笔者应用解毒液化方联合抗生素治疗精液不液化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于钟祥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的不育症患者96例,23~30岁72例,31~35岁16例,大于35岁8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其中以2~4年最多。

    1.2标本采集精液采集按WHO推荐的方法,禁欲3~7 d,手淫法收集全份精液,置于干燥消毒玻璃试管内,置于37 ℃水浴箱内。
, http://www.100md.com
    1.3诊断标准依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中关于精液不液化的诊断标准。即夫妻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因男方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男方因新采集的精液标本在37 ℃水浴箱中超过60 min仍未液化或液化不全。

    1.4纳入标准(1)23~40岁,婚后同居1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行避孕;(2)精液液化时间≥1 h,1 h液化率≤0.8%;(3)坚持用药30 d,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者。

    1.5排除标准(1)7日以上未同房者;(2)2次同房期内酗酒者;(3)排除女方因素的男性不育患者;(4)排除各种睾丸,生殖内分泌异常所致的精液异常者。

    1.6治疗方法

    1.6.1药物组成解毒液化方(败酱草30 g,黄柏10 g,萆薢15 g,石菖蒲15 g,水蛭3 g,浙贝15 g,丹参15 g,川牛膝10 g,黄芪15 g,当归10 g)。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片+复方新诺明片[3]。
, 百拇医药
    1.6.2用法解毒液化方:1剂/d,水煎2次,分早晚两次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片:0.2 g/次,2次/d,复方新诺明片1.0 g/次,2次/d,连续服药一个月。一个疗程结束后复查精液常规,如未愈,休息一周进行第二疗程。服药期间清淡饮食,多饮水,适度房事。

    1.7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精液液化时间正常,女方受孕;有效:精液液化时间正常,但女方未孕;无效:精液排除体外1 h仍不液化,以治愈、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2结果

    96例患者中,治愈50例(52.1%),有效36例(37.5%),总有效率为89.6%。

    3讨论

    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发现前列腺疾病是精液不液化的首要原因。90%的精液不液化患者有前列腺疾病,而前列腺类患者中,精液不液化者占12%[4],西药治疗多针对病因,伴有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另外采用肌注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以及维生素等辅助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祖国医学认为,精液不液化属于“精凝”“精稠”之范畴,此症一般认为由湿热下注,清浊不分,痰淤阻滞阳道而至,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补肾益气。王大进研究表明:解毒液化方对生殖系统感染引起的精液延迟液化病理变化的几个方面发挥多方位的治疗作用[3],对生殖道感染引起的精液延迟液化症(湿热淤阻)有良好的疗效[5],笔者在使用解毒液化方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和复方新诺明片,用以控制各种严重的生殖道感染,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精液不液化的总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董燕,张辛,赵淑芹.精液液化异常所致男性不育的检测和治疗.中国医药导报,2006,3(6):106.

    [2]罗丽兰.不孕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6-560.

    [3]王大进.解毒液化方治疗精液延迟液化症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60-62.

    [4]李大文,韩伟,孟繁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92例的临床观察.广西医学,2010,32(3):291-292.

    [5]杜金龙,屈爱春.实验室精液检验与男性不育原因探讨.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43-144.

    【收稿日期】2011-08-04, 百拇医药(苏隆文 李文峰)


    参见: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安全 > 抗生素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