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1
编号:13759558
中医中药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1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中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健脾和中,根据上消化道的出血的情况,适当运用中医中药分型论治。结果在上消化道分型治疗中,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瘀血阻滞型、肝气犯胃型、肝郁化热型的总有效率为94.2%。结论本文采用中医中药临床分型论治,灵活使用各型证治方药,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上消化道出血;疗效

    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属中医“吐血、便血”范畴,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笔者运用中西药及紧要时结合外科手术疗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笔者不揣鄙陋临床一得,求教于同道,望赐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08年8月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均以呕血、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发病2 d内就诊,均就诊后48 h内通过X线检查及纤维内窥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并排除其他脏器疾患等。35例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0.5岁。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寒型11例,胃阴不足型6例;瘀血阻胃虚寒12例;肝郁化热6例。入院时大便潜血试验(+)2例,(++)10例,(+++)13例,(++++)10例。胃镜检查结果:消化性溃疡20例,慢性胃炎15例。出血程度评定标准:(1)轻度:血压,心率基本正常,血红蛋白在90 g/L以上,血细胞压机在0.33以上,仅感轻度头昏,估计失血量约300 ml;(2)中度:收缩压位于9~12 kPa,心率超过100次/min,血红蛋白 95~75 g/L,血细胞压积在0.29~0.31,并出现心烦、口干、昏眩、尿少等休克表现,估计失血量约1000 ml;(3)重度:收缩压低于9 kPa,心率在130次/min,血红蛋白少于70 g/L,血细胞压积在0.28以下,同时出现昏倒,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轻度失血20例,中度失血10例,重度失血5例。
, 百拇医药
    1.2治疗方法给予和中健脾止血:党参15 g,炒白术12 g,茯苓18 g,生地炭12 g,大黄炭8 g,白芨炭10 g,三七粉10 g,甘草6 g。脾胃虚弱型斟酌加沙参12 g,麦冬12 g,石斛10 g等;瘀血阻胃酌加元胡10 g,郁金10 g,炮山甲6 g,赤芍10 g等;肝气犯胃酌加柴胡疏肝散;肝郁化热的酌加枝子10 g,牡丹皮10 g,青皮10 g等。所有病例治疗给予西咪替丁1 g/d静滴合并奥美拉唑注射液。口服有效抗生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0 mg,加入100 ml冷生理盐水中,并适当再加入VK类药物,3~5 h/次,根据病情以补液,升压、常规输血、止血并举。特殊情况下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时,进行外科手术。

    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84年全国血症协作会议标准[1]。痊愈:吐血便血停止1周内,连续3次大便潜血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显效:出血停止,大便潜血由强阳降为(+)、(++),出血伴随症状有改善。有效:出血停止,大便潜血由强阳性降为(++)、(+++),黑便转淡;出血伴症状有改善。无效:经1周出血不止,症状无改善。
, 百拇医药
    2结果

    痊愈24例,占68.5%;有效9例,占25.7%;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94.2%。

    3病案举例

    3.1刘某某,女, 53岁, 干部,2009年7月就诊。自诉吐血,血色鲜红,伴紫暗色物,口苦、胸闷、两胁疼痛隐隐,心烦少寐,时易怒,时情绪不适,舌红苔绛,脉象弦数。中医辨证分型诊为肝火犯胃。临床病例分析;郁怒伤肝,肝火灼伤两胁,肋胁不舒,脉气失和则隐隐作痛,损伤阳络则吐血色红带紫,肝火上逆,则口苦,肝火上扰心神则少寐,舌红苔降脉弦数,均证明了肝火犯胃灼伤胃津,上逆耗伤胃阴之象。治当清胃泻火,化淤止血。方药:逍遥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柴胡10 g,郁金10 g,龙胆草8 g泻肝中之实火;黄芩10 g,栀子10 g,苦寒泻火止血;丹皮10 g,生地炭15 g,地愉炭10 g,大小蓟各10 g凉血止血;当归12 g,白芍12 g,白术10 g。养肝胃之阴,以柔肝和中;甘草6 g调中。本方服三付症状好转。次诊,稍有纳谷不香,脘胀不适,继上方加佩兰10 g,竹茹10 g,谷芽15 g,服三付。十日后随访病愈。
, 百拇医药
    3.2邹某 ,男,54岁,农民,2009年10月就诊。主诉;脘腹胀满(撑胀)时伴噯腐吞酸,甚至脘痛,吐血色红,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无力,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嘱积滞伤胃。分析;食滞内阻,脾胃运化失司,故脘胀作痛,食滞中阻,浊气上逆而嗳腐泛酸,宿食停滞,使胃气上逆,胃络受损,则吐血鲜红,上述症状分析治当活血化瘀,理气和胃止痛。故方药以保和汤加味。山楂15 g、建曲15 g消食导滞;莱菔子10 g在方中即消食又下气和中宽胸;半夏10 g,陈皮12 g,茯苓15 g化湿和胃;连翘10 g清热散结,另加茜草根10 g,旱莲草10 g,藕节炭10 g,白芨10 g凉血收敛止血,三七粉加入化瘀止血。本方服5付渐愈。次诊腹胀嗳气尚存,继上方加枳实10 g,厚朴10 g,木香5 g(后下)。十日随访病愈。

    4讨论

    上述临床资料中,从入院时血色素水平,大便潜血情况及失血方面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位于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气摄血,脾弱则统摄无权,血液则外溢而出[2,3]。和中健脾益气,投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共奏和中健脾止血之功,并有去瘀止血,气血双补,标本兼顾,又结合医药有制酸杀菌止血护胃之效,有助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参考文献

    [1]范宗玲.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28-129.

    [2]李梅.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4例治疗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6):28.

    [3]柳丽玲,李金凤,宋亚南,等.浅谈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60-161., 百拇医药(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