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13759335
误诊为手足口病的恙虫病1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3
     【关键词】恙虫病;误诊;罗红霉素

    恙虫病在我国南方并不少见,一般预后良好。但是误诊或处理不当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现报道误诊为手足口病的恙虫病1例,总结误诊原因。

    1病例介绍

    患儿,男,3岁。因发热2天于2011年7月16日入院。入院前体温39 ℃,无流涕、咳嗽、咳痰。在当地私人诊所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体温无下降,后到本院就诊,门诊拟“手足口病”收住院。入院检查:T 39.1 ℃,体重13 kg,神志清,精神稍差。颜面部可见多个红色斑疹,边缘清楚。手掌、足底、口腔黏膜未见皮疹。右下腹可见一淡红皮疹,0.8 cm×0.5 cm,部分结痂,干燥、无渗液,右侧腹股沟扪及一约花生大淋巴结,可移动,无压痛。眼结膜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两肺无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6×109/L,血红蛋白117 g/L,淋巴细胞分类33.9%,中性细胞分类58.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正常。胸片未见异常,肥大氏反应、外斐氏反应阴性。考虑为恙虫病,予罗红霉素50 mg/次,口服,2次/d,第二天患儿体温正常,治疗5天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健康。
, http://www.100md.com
    2讨论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幼虫(恙螨)叮咬传播而发病。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高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减少或正常等为特征。本病一般为散发,南方多见于夏秋季,见于5~10月,以6~7月为高峰[1]。结合流行季节、流行区域,有野外草地接触史,特征性焦痂、溃疡等皮损,淋巴结肿大及行外斐氏反应呈阳性,恙虫病诊断一般不难。本病如果就诊及时,确诊无误,治疗得当,一般预后好[2]。

    本例误诊原因主要为:(1)对本病认识不足,先入为主,当地诊所根据发热想当然误诊“上呼吸道感染”;而本院门诊医师认为当时是小儿手足口病多发季节,没有想到7月份也是恙虫病流行季节,凭颜面部皮疹误认为“手足口病”。(2)询问病史不详细,患儿为幼托儿童,但该校有草坪,患儿经常在草地玩耍。如此有被恙螨幼虫叮咬的可能。(3)体格检查不仔细:首诊体格检查未仔细检查患儿全身皮肤及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是正确诊治本病的关键所在[3,4]。另外,本病外斐氏反应阳性率不高[5],即使结果阴性,但怀疑本病时也应给予诊断性治疗。
, 百拇医药
    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但氯霉素副作用较多,对小儿可造成骨髓抑制重者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故不应使用;另外多西环素可致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及龋齿,并可导致骨发育不良,故小儿亦不宜使用。一般推荐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可获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8-121.

    [2]梁飞立.恙虫病8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2):284.

    [3]张乔英.恙虫病22例临床诊治体会[J].临床诊治误治,2008,21(4):59.

    [4]陆秀文.恙虫病35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26-27.

    [5]周国苹.小儿恙虫病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4(2):172-173.

    [6] 李燕芳,王万春,李金娥.恙虫病1例临床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92.

    【收稿日期】2011-08-31, 百拇医药(陈梅娟 梁飞立 方鹏 余丰 邓梅花)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