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3
编号:13759337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姐弟2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3
     【关键词】黄斑变性;病例报告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是一种少见的黄斑疾病,又称为Best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其致病基因为VMD2,位于染色体11q12.3,但也有散发病例。婴儿期或者儿童早期发病,常见发病年龄3~15岁,双眼受累,该病病程分为5期,在病程进展中,患者的眼底表现、视功能有所不同,现将笔者发现的两例病例报道如下。

    例1,女,17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11年就诊,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5,左眼0.2,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50DS/+1.50DC×90°→1.0,左眼+1.50DC×100°→0.4,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右眼:视乳头界清,色红,C/D=0.3,网膜血管未见异常,黄斑部见1个约2PD大小的马蹄形卵黄样病变,边界清楚,在其颞侧有一小片月牙形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在后极部及周边部可见许多点状、片状黄色渗出。左眼:视乳头界清,色红,C/D=0.3,网膜血管未见异常,黄斑部见2个边界清楚约1/2PD大小的卵黄样病变,卵黄样物质部分吸收,1个病灶卵黄样物质基本吸收干净,黄斑部有少量出血、色素萎缩及内界膜皱褶。
, 百拇医药
    例2,男,11岁,为例1的弟弟,主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3年余就诊,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3,左眼0.4,最佳矫正视力:右眼+1.00DS/+2.00DC×95°→1.2,左眼+1.00DS/+2.25DC×85°→1.2,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底:视乳头界清,色红, C/D=0.3,网膜血管未见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右眼黄斑部有2个1/2PD破碎的卵黄样病灶,边界不清,周围有放射状内界膜皱褶。左眼黄斑部有1个约1/2PD卵黄样病灶,边界不清,周围亦有放射状内界膜皱褶。EOG示双眼Arden比降低,ERG示双眼最大混合反应a波峰时值及a、b波波幅正常,b波峰时值延迟,提示:双眼周边部视网膜功能轻度异常。OCT右眼黄斑神经上皮脱离,脱离范围2008 μm,中心凹及颞下色素上皮层脱离,其下强反射,神经上皮层下可见强反射带。左眼黄斑神经上皮层脱离,脱离范围3188 μm,中心凹色素上皮层脱离,其下强反射,神经上皮层下强反射(渗出),提示双眼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因其对青霉素过敏,故未行FFA检查。

    2讨论
, 百拇医药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疾病,1905年Best首先详细报道了此病,因此又名Best病,以往均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国外有报道发现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例[1,2],至于卵黄样物质的本质,有病理组织上的报告指出卵黄样物质是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与Bruch膜之间的弥漫性脂褐质的积聚,可能与酶的代谢异常有关。该病早期可无症状,后期会出现中心视力下降,但多数稳定于0.4~0.6,同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色觉障碍,视野中会出现绝对暗点,ERG多数正常,例2表现为轻度异常,EOG异常是本病的特征。在临床上分为5期[3],Ⅰ卵黄病变前期 此期黄斑看不出明显病变,但EOG Arden比降低;Ⅱ卵黄病变期 此期黄斑区呈典型的卵黄样病灶,大小约0.5~3 PD,但患者视力可正常或轻度异常,EOG明显异常;Ⅲ假性前房积脓期 黄斑部卵黄物质部分吸收,形成液平;Ⅳ卵黄破碎期 此期视力减退,卵黄样物质开始破碎形成炒鸡蛋形状,部分患者会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形成、出血、渗出,最后机化形成瘢痕;Ⅴ萎缩期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色素脱失和堆积,视力中度至重度减退。根据以上标准,例1患者左眼处于第Ⅳ期,卵黄物质破碎,有机化膜形成,右眼处于第Ⅲ期,因此例1左眼视力较差。例2双眼均处于Ⅲ期,其OCT上可见与卵黄样物质相对应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的强反射,未见色素上皮层脉络膜弥漫性增厚及高反射的新生血管膜,说明病变未到萎缩期,也未合并有脉络膜的新生血管。这与李娟娟[4]的报道一致可以看出OCT可以反应出病变的细微变化,但FFA和ICGA,特别是ICGA可尽早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存在[5],本病FFA由于卵黄物质的遮蔽,表现为低荧光,但卵黄物质部分或全部吸收后,由于色素上皮萎缩,表现为透见荧光,发生网膜下新生血管时可有荧光渗漏。所以FFA可表现为黄斑部的弱荧光或强弱相间的荧光。根据本病的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注意与黄斑变性,Stargardt病相鉴别。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定期随诊,早期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存在,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预防黄斑出血这种严重后果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Lannaccone A, Kerr NC, Kinnick TR,et al. Autosomal recessive best 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 report of a family and management of early-onset neovascular complications[J].Arch Ophthalmol, 2011,2:129(2):211-217.

    [2] Kinnick TR, Mullins RF, Dev S,etal. Autosomal recessive 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 in a large cohort of 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 patients[J]. Retina. 2011, 3;31(3):581-595.

    [3] 刘家琪,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3-524.

    [4] 李娟娟,张文佳,盛智超,等.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OCT扫描影像学特征[J].眼科新进展.2011,31(1):23.

    [5] 吴德正,文峰,金陈进,等.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同胞姐弟二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20-21.

    【收稿日期】2011-09-30, 百拇医药(王丽娜 李霞 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