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5
编号:13758825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5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2010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2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17例治愈,3例复发,复发病例中2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在鼻内镜下清理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后定期复查对预防复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鼻窦炎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使真菌性鼻-鼻窦炎有上升的趋势,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普查和影像学进步等提高了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现率[1]。2006~2010年笔者所在科共收治真菌性上颌窦炎20例,均采取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0~65岁;均为单侧发病,右侧12例,左侧8例;病程3个月~5年;伴有鼻息肉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2例,合并有糖尿病1例。临床表现为涕中带血、鼻后滴漏、流脓涕、鼻腔臭味感、鼻塞、面部疼痛等,鼻窦CT影像检查见病变局限于上颌窦,无明显向周围结构及组织侵犯,窦内可见有不均匀高密度影或高密度钙化斑点。术中均见有团块状或泥沙状真菌团,术后病理诊断为真菌性上颌窦炎,均为曲霉菌感染。

    1.2手术方法采取表面麻醉+局部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清除中鼻道息肉组织、切除部分肥厚中鼻甲组织,扩大中鼻道空间,切除钩突,咬破筛泡,开放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至前后直径约1 cm,尽量避免损伤上颌窦开口下缘,清除上颌窦内分泌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至镜下所示干净,尽量保留窦内正常黏膜。如鼻窦CT片中所示真菌团较多,结合术中情况可行下鼻道开窗术,以保证窦内真菌团能清理干净。上颌窦内分泌物及鼻窦黏膜常规病理活检。其中2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时予上颌窦口扩大及行上颌窦下鼻道开窗术。
, 百拇医药
    1.3术后用药静脉应用抗生素3~5 d,酌情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口服粘液促排剂,拔除鼻腔填塞物后,给予鼻腔冲洗器自行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分泌物及痂皮,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未予应用抗真菌药物。出院后,继续服用粘液促排剂3个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1年,自行鼻腔冲洗半年,鼻内镜复查每月2次,3个月后一月一次,半年后2个月一次,具体视患者的情况而定。

    2结果

    参考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海口会议标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本组2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17例治愈;2例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鼻内镜手术治愈;1例在术后1个月后复发,在鼻内镜下清理及冲洗后治愈。

    3讨论

    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上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可分为真菌球及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本组病例为真菌球型,真菌球多为单窦发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临床表现似慢性鼻窦炎,亦可不表现任何症状,仅在行鼻窦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一般无全身症状[2]。
, 百拇医药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首选手术治疗,清理窦内病变,建立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流,保留鼻窦黏膜和骨壁,真菌球术后不需要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传统手术以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为主,通过去除部分上颌窦前壁,充分暴露窦腔,清理窦内真菌球及鼻窦黏膜,此术式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容易出现面部肿胀、麻木感等不适,随着鼻内镜手术的逐渐成熟,此术式逐渐被取代[3]。本组病例均为上颌窦发病,且为单窦发病,在鼻内镜下手术完成,与传统上颌窦根治术相比,本术式属微创,术后恢复快,遵循了鼻腔的生理功能,且随访中发现病变可及时清除。术后的综合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定期鼻内镜下清理术腔痂皮、清除肉芽组织及不可逆的病变黏膜、解除粘连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耐心向患者解析争取其积极配合,同时鼻腔冲洗、口服粘液促排剂也是非常重要的[4]。

    本组20例患者中,基本能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返院复查,其中复发的2例患者分别在随访3、5个月后自觉临床症状消失后未予继续复查,术后约1年再次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行鼻窦CT检查见上颌窦内有斑点状钙化灶,鼻内镜下检查见原有上颌窦开口部分闭塞、狭窄,再次手术时将上颌窦开口扩大,并给予上颌窦下鼻道开窗,使冲洗时窦内分泌物可从开窗处排出,以减少镜下死腔分泌物残留[5]。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行鼻内镜复查时见窦口内有泥沙样分泌物堵塞,考虑可能为手术当中仍有部分分泌物未予清理干净导致复发,给予及时清理干净后,未再次复发。
, 百拇医药
    综合所述,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中,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术中主要以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为主,开口要有一定宽度,否则在黏膜愈合过程中开口容易形成狭窄或闭塞而导致复发,笔者认为上颌窦自然开口前后径最好能达1 cm,术中注意尽量不能损伤开口下缘,以免影响上颌窦的引流。因上颌窦纤毛系统的传输方向朝向自然开口,故大多数文献报道不需行上颌窦下鼻道开窗。尽管结合鼻内镜多角度的镜头能更好观察窦内分泌物有否残留,但仍有存在镜下死腔的可能,结合上颌窦下鼻道开窗,可尽量减少镜下死腔及更好地将窦内分泌物进一步清除干净[6]。结合术后的综合治疗及定期鼻内镜复查,可有效预防复发,因真菌性鼻窦炎可不表现任何症状,故术后一年应酌情行鼻窦CT检查了解有否复发。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李成君,谭长强,刘丕楠,等.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9):581-583.
, 百拇医药
    [3]张汉国,廖绍秋,卢盛达.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126-127.

    [4]李伟利.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12例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98-99.

    [5]张宜,肖志勇,刘华.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42(6):567

    [6]陈云华.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24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2):27-28.

    【收稿日期】2011-09-26, 百拇医药(黄孝华 盖锡球 冼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