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3
编号:13747075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效果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3
     【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80例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传统疝修补术术后切口疼痛者21例,需止痛治疗15例。复发2例,阴囊血肿4例,鞘膜积液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切口疼痛者10例,需止痛者3例,异物感12例,无复发。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准确掌握无张力疝修补术适合人群,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手术方式; 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6.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3-0092-01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也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手术之一。传统疝修补术是在有病理缺陷基础上自身组织的有张力修补,但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率较高[1]。利用生物合成材料置入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使术后复发率有明显降低,当前对疝修补术的讨论都集中到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这4个关键问题上[2]。传统有张力疝修补术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术所替代。2004-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共行疝修补术352例,选取有随访资料的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40例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40例,对两种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1~65岁,其中1~10岁8例,10~20岁7例,20~50岁17例,50~65岁8例;均为单侧疝,其中斜疝26例,直疝13例,斜疝并直疝之马鞍疝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0例,均为男性,年龄15~82岁,其中15~20岁7例,20~50岁17例,50~65岁12例,65~82岁4例;亦均为单侧疝,斜疝26例,直疝14例。所有患者中合并前列腺增生6例,高血压病4例,肺气肿3例。

    1.2 疝修补材料与手术方法

    疝修补材料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和长方形网眼补片。麻醉方法与切口同传统疝修补术。在处理疝囊时如疝囊不大,可直接将疝囊高位游离至颈部,回纳腹腔;如疝囊较大可将疝囊距内环约3 cm处离断,远端疝囊旷置,近端疝囊游离至高位,并将近端疝囊高位结扎,将锥形疝环充填物填充至内环内,四周与腹横筋膜缝合4针固定,然后提起精索,将网状补片平坦放置在精索后方,有缺口的一侧朝向精索内环处,并将补片缺口缝合1针,与四周组织间断缝合数针即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传统疝修补术后切口疼痛者21例,需止痛治疗15例。复发2例,阴囊血肿4例,鞘膜积液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切口疼痛者10例,需止痛者3例,异物感12例,无复发。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15岁以下患者因组织可塑性强,加之巴德疝修补材料较大,再者15岁以下患者大多无需加固腹股沟管后壁,仅做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以修补腹股沟管前壁即可[3]。老年人因前列腺增生症和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等因素引起腹压增高,加上腹股沟区肌肉退化是疝发生的主要原因。传统疝修补易复发,适于应用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4]。无张力疝修补可做到正常解剖层次的对合,从而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的干扰,分别针对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缺损或耻骨肌孔和腹股沟疝的疝环3个薄弱环节进行修补[5]。临床过程中,腹股沟疝的发生各有不同,应对其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力争真正实现个性化治疗。对中老年患者及巨大疝、复发疝患者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术式,但对15岁以下患者选择无张力疝修补一定要慎重。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张凯松,刘建中,洪宇明,等.腹股沟疝的个性化治疗[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2):835-837.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开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4-835.

    [3]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9(1):60.

    [4]姚榛祥.复发性腹股沟疝[J].临床外科杂志,2000,8(1):10.

    [5]张清泉,钱鼎烽,胡晓华,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补片应用经验[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9(1):62.

    (收稿日期:2012-05-16) (编辑:田烨), 百拇医药(张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