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6
编号:13745879
11例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6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1例脑卒中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抗血小板、抬高患肢、溶栓及抗凝治疗,以观察疗效。结果:11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9例,好转1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90.91%。经分析DVT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瘫痪、血液高凝、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管内异物。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是由多因素促使形成的,提前预防可避免多种产生因素。患者一旦确诊,采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等措施治疗,可降低致残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6—0124—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增加,脑卒中进行治疗后,致残致死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存在多种并发症,严重制约患者的预后[1]。下肢静脉血栓 (DVT)是脑卒中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下肢。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诊的11例脑卒中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收诊的11例脑卒中并发DVT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42~76岁,平均(62.5±4.3)岁,其中脑梗死7例,脑出血4例;11例均有高血压病,7例有糖尿病,男性患者均有吸烟史;入院后常规给予神经保护剂及脱水药物治疗。11例均为脑卒中对侧的瘫痪肢体为发生肢体,下肢肌力2级以下9例,3级2例。

    1.2 DVT诊断标准

    (1)患侧肢体明显肿胀,轴径比健侧大3 cm,浅表静脉发生扩张;(2)患侧肢体有疼痛感;(3)多普勒检查:股总、股深、股浅、腘静脉内径变宽,血管中血流充盈不足[2]。

    1.3 治疗方法

    所有DVT患者首先采取保守治疗,患者立即绝对卧床、缠弹力绷带、患肢制动、抬高30°等处理,25%硫酸镁热湿敷,抗血小板、抗感染、抗凝和溶栓等综合处理。常规采取溶栓+抗凝治疗:尿激酶25 U/d,静脉输入,共5~7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2次/d,1~2周。有学者认为脑出血患者三个月内禁用溶栓治疗,如果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治疗的潜在风险及预后,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签字同意后进行溶栓治疗。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各项症状消失,肢体周径小于5%,超声检测静脉顺畅并未出现反流;好转: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周径大于5%,静脉虽顺畅,但瓣膜破损出现血液回流。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本组11例DVT患者治疗2~10周,其中治疗2周后,1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患肢基本消肿,多普勒检查发现侧支循环广泛建立。治愈9例,1例好转,1例因肺动脉栓塞治疗无效死亡,有效率为90.91%。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静脉内血液非正常凝结,导致静脉管腔阻塞,血液回流受阻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病症,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指凹性水肿,肢体周径比健侧增加1.5倍以上,有压痛感,背曲施以阻力可加重疼痛[3]。据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容易并发静脉血栓,尤其多见于下肢。患者瘫痪、血液高凝、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管内异物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4]。(1)脑卒中患者往往因为肢体偏瘫致使下肢静脉肌肉泵作用丧失,血管舒缩减弱致使患者下肢血流速度缓慢,血栓风险大增;(2)瘫痪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下肢活动少,增加了患者血液回流时间,提高了血栓形成风险;(3)脑卒中患者应激反应使机体儿茶酚胺和白细胞水平提高,血小板聚集性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强,进而形成血栓;(4)降温毯和股静脉置管也可引发静脉血栓;(5)脑卒中患者合并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或者昏迷,饮食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6)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进行甘露醇静脉滴注往往引起患者血液浓缩,黏滞度增高,进而形成继发血栓;(7)在患肢静脉输液或者行静脉留置针,可能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
, 百拇医药
    3.2 预防措施

    (1)鼓励患者主动活动,未全瘫痪肢体主被动活动相结合。昏迷患者尽早行被动活动护理,如在床上施以背伸、屈曲、旋转运动,同时抬高并按摩患肢,特别是瘫痪侧肢体,以加速肢体血液回流,改善血液淤滞,有效预防DVT的发生。(2)避免外周静脉输液置于瘫痪侧下肢,尤其避免在患肢处施以股静脉置管,此类患者可在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3)大面积脑梗死需用甘露醇及其他脱水药物使用时,注意“边脱边补”,避免脱水过度使血液浓缩,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4)细致观察皮温变化、皮肤颜色,一经发现血栓迹象,立即将患肢抬高30°~50°,并进行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治疗。注意抬高患者,防止下肢活动剧烈导致肺动脉栓塞。本组1例患者均因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死亡。(5)术后昏迷患者早期可行鼻饲进食,能够稀释血液,补充水分,缓解血液黏稠度。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及粗纤维丰富的食物。(6)低分子肝素钙,因其较长的半衰期、小的出血风险、高的生物利用度成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药物[5],在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脑梗死患者,常规5000 U皮下注射,1~2次/d,连用7~10 d。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脑卒中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通过预防可有效避免多种致病因素。一旦发现血栓症状,要积极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黎文欢,黄祜鸿.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J].华夏医学,2008,21(3):582—584.

    [2]朱青峰,王国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15—17.

    [3]刘华,郑鲁,常书锋,等.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10,15(6):802—803.

    [4]游继武,李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患因素分析及其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20):41—42.

    [5]陈东峰,余楠生.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823—826.

    (收稿日期:2012—07—13)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