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8
编号:13744616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唐友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诊断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经过手术以及病理确诊的8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其进行的胃肠道造影检查(对照组)及CT检查(观察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85.71%,胃肠道造影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64.29%,两种检查方法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447,P<0.05),CT检查优于胃肠道造影检查。结论:通过CT扫描检查可以明确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脏器之间的关系,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比较准确,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胃肠道间质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8—0047—02

    胃肠道间质瘤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疾病,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一种肿瘤,约占到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左右。中老年患者比较多见,少见于45岁以下的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异。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于胃部以及小肠,其次为结直肠以及食管,肠系膜、腹腔韧带以及网膜比较罕见。在临床当中,大约15%~30%的患者是恶性肿瘤,而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当患者甚感不适的时候已经发生了转移。根据相关的资料统计来看,第1次就诊的时候有10%~45%的患者已经发生了转移,主要转移部位为肝脏或者腹腔[1]。因此,胃肠道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经过手术以及病理确诊的8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4例,男47例,女37例;年龄29~68岁,平均54.5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16例,消化道出血20例,消化道不全梗阻8例,腹部包块36例,贫血4例。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