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8
编号:13744655
腰椎滑脱手术复位固定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8
     【摘要】 目的:通过总结84例腰椎滑脱患者的护理过程,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期减少并发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84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认知护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84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滑脱纠正满意。术后随访无再出现腰椎滑脱。结论:有效的沟通和认真的基础护理是腰椎滑脱手术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手术; 护理; 复位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8—0100—02

    脊柱滑脱通常指某节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最常见的部位是腰椎第4椎体,其次为腰5椎体、骶1椎体,故常称腰椎滑脱[1]。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2年2月共手术治疗84例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后复位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为2008年4月—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齐全。其中男56例,女28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38.7±8.9)岁。按照病因学分类:先天性脊柱滑脱29例,峡部脊柱滑脱15例,崩裂性脊柱滑脱18例,创伤性滑脱10例,退行性脊柱滑脱12例。

    1.2 护理方法

    1.2.1 认知护理 患者对病情的良好的认知是保证依从性的方法之一,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有效的沟通是促使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的保障,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认知护理主要包括:病情介绍、环境介绍、医务人员介绍、手术方法介绍、术后康复介绍等。

    1.2.2 术前准备 良好的术前准备,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 百拇医药
    1.2.3 术后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后,要保持良好的制动,预防麻醉并发症等。

    2 结果

    本组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CT检查均顺利复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经出院随访,无再滑脱出现。

    3 讨论

    腰椎滑脱的病因一般有发育性、创伤性及退行性3个方面,可分为5类:(1)先天性脊柱滑脱,骶椎上关节突发育不良,骶骨面发育差,椎体前移而滑脱;(2)峡部脊柱滑脱,关节突间部变细变薄,随脊椎前移,关节间部被牵拉而断裂;(3)崩裂性脊柱滑脱;(4)创伤性滑脱,由于创伤而引起后关节突脱位,常常是脊柱严重骨折、脱位;(5)退行性脊柱滑脱,无关节突间部缺损,但脊柱明显向前滑脱。常为关节突骨关节病,多见于老年人[2]。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椎弓峡部不连性脊柱滑脱症”、“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椎弓峡部不连亦称椎弓崩裂或峡部断裂,其主要发生在腰5和腰4,多为双侧一同发生。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病因与患者年龄增大、椎间盘髓核脱水、椎间隙变窄、椎体不稳、周围韧带松弛等因素有关[3]。腰椎部出现滑脱其临床表现与一般腰椎病大体相同,主要有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诊断检查以X线为主,也可以做CT或MRI进行诊断。
, 百拇医药
    手术治疗的指征:单纯椎弓崩裂,持续性腰痛较重,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不愈者。年轻的脊柱滑脱患者伴有严重腰腿痛者。椎弓峡部不连或脊柱滑脱,有明显的神经根压迫症状者。青年患者局部结构不稳,有继续滑脱或滑脱趋向,或周围韧带肌肉严重紧张者。

    退变性脊柱滑脱可以通过3种不同的机制产生3种不同的疼痛类型:(1)神经源性跛行,由于滑脱、肥厚的黄韧带及关节突增生的骨赘突入椎管造成的继发性椎管狭窄所致。疼痛可,沿臀部、下肢向远端放射,且多伴有下肢的麻木、无力,以站立或行走时出现,但休息和前屈脊柱时,如采取推购物车的姿势,上述症状可缓解,被称为“推购物车征”。在临床中,须与血管源性跛行相鉴别。(2)根性疼痛,由于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造成神经根受压而出现沿该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疼痛的产生是神经根机械性受压或炎症化学介质刺激所致的结果[4]。(3)机械性下腰痛,下腰痛和臀部、大腿后部的牵涉痛可能源于退变的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典型的表现为患者由弯腰状态直腰时突然会觉得腰部出现“被逮住样”的疼痛。
, 百拇医药
    退变性脊柱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1)单纯减压术,采用单纯减压的术式,Lombardi、Johnsson分别报道了各自的治疗结果,其结果相近,均不理想,并建议配合应用融合术以提高疗效[5]。(2)减压术加后外侧融合术,Herkowitz和Kurz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减压加融合组要比单纯减压组的疗效好,假关节形成率低。(3)减压、后外侧融合术加器械固定术,在过去的十年间,围绕着配合应用器械固定是,否能真正提高融合率和改善临床疗效这个问题,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Zdeb lick、Mardjetko、Yuan、Fischgrund和Booth分别报道了各自的研究结果,其结果均提示该组合术式的融合率要较对照组高和快,是目前退变性脊柱滑脱的主要治疗术式。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LIF):Inou、Satomi分别报道了各自采用ALIF术式治疗退变性脊柱滑脱不错的治疗结果,认为通过恢复椎间高度可间接地达到减压和复位滑脱的目的,较适用于早期退变的病例。对于退变较重的患者,仍推荐采用后路术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Madan S,Boeree N R.Outcome of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versus posterolateral fusion for spondylolytic spondylolisthesis[J].Spine,2012,27(2):1536—1542.

    [2] 郭昭庆,陈仲强,党耕町,等.腰椎滑脱症的再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1,42(12):716—719.

    [3] Lin P M.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echnique. complications and pitfalls[J].Clin Orthop,2011,193(9):90—102.

    [4] Verlooy J,De Smedt K,Selosse P.Failure of a modifi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 body fusion technique to produce adequate pain relief in isthmic spondylolyticg rade spondylolisthesis patients[J].Spine,2011,18(11):1491—1495.

    [5] 李危石,陈仲强,郭昭庆,等.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15(1):20—23.

    (收稿日期:2012—06—25)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李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