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4期
编号:13171760
9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72例,未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26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围手术期病死率为8.16%(8/98)。术前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患者和未明确诊断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56%(4/72)和15.38%(4/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4-0139-02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多数患者在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后可临床治愈,但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就成为治愈的最后方法。卫勃[1]指出当多种检查均未明确病因,且保守治疗不能痊愈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为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疗效,笔者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其中男34例,女64例。年龄34~76岁,平均(57.4±12.3)岁。术前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72例,无法明确诊断者2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都进行心率、血常规、血压、心电图等常规检测。诊断明确并且经内镜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对其手术耐受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由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决定,对于小肠较大的良性肿瘤采用阶段性切除术,若为恶性肿瘤,清扫肠管附近淋巴及肠系膜;肠道多发性病变患者进行肠造口;单纯胃黏膜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对于出血原因不确定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重点探查小肠,所有术后给予必要抗生素治疗。已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结合胃肠镜及影像学检查[2],术中重点检查小肠,置入小肠镜后向远近两侧分别探查至屈氏韧带和回盲瓣。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和病因

    此次参与分析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表现为呕血和便血,其中74例患者伴低血压、脉速等低血容量休克表现,确诊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在72例术前明确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胃部肿瘤37例,直肠癌16例,小肠间质瘤9例,胃憩室7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3例。在26例术前没有明确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小肠憩室6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4例,直肠癌4例,克罗恩病2例,直肠异物2例,8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结合剖腹探查最终也未能明确诊断。

    2.2 外科治疗效果

    本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8.16%(8/98),其中术前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4/72,5.56%),未明确诊断化道出血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4/26,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死亡病例中2例为胃癌晚期,行单纯全胃切除术后止血彻底,但由于肿瘤细胞经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癌性胃梗阻,形成消耗性多器官功能衰竭,并最终导致死亡。2例消化道溃疡患者死于穿孔所致严重感染,4例因术后不明原因再出血导致死亡。在手术前没有法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的26例患者中,经手术探查后明确诊断者10例。经术中内镜检查明确诊断者8例(8/16)。余8例虽经剖腹探查,但仍未能发现明确出血性病灶,其中4例术后8 h内发生再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而死亡;1例术中发现乙状结肠发小憩室,肠镜检查未发现明显活动性出血,该患者术后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患者就诊时往往病情较急,很难在短时间内判断病因,但由于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双重不确定性常常导致外科医生很难取舍。但分析发现通过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这类患者的预后。

    3.1 不同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

    首次胃镜下止血后再发出血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再次内镜治疗仍有较大的成功率,并且不会增加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标准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基本原则。由于幽门螺旋菌在消化道溃疡发病中的致病作用被日益明确,因此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使大部分消化道溃疡患者免于手术之苦。由于无法根除患者的溃疡素质,外科手术在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中的主要作用就转变为止血。因此,溃疡面血管缝扎,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这种传统的手术治疗措施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3]。由于胃癌所致出血的患者预后一般不佳,且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次研究中2例晚期胃癌都是死于手术后的并发症。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其中Mickel憩室和肠道肿瘤性病变比较常见,该病在诊断明确时的疗效较好。较大的间质瘤术中探查即可明确诊断,但一些小的间质瘤则容易漏诊。

    3.2 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的应用和适应证选择

    大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系统保守治疗即可获得痊愈,肿瘤、消化道溃疡穿孔等具有绝对外科手术指证的疾病在整个消化道出血中所占比例较低。只有在多种保守治疗无效并且经过多种检查仍不能确定病因时,才能发挥外科治疗的最佳效应。在这次研究中经过系统检查仍没有明确诊断出血原因的26例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并不满意,术中肠镜诊断准确者仅为8例(8/16)。主要是因为病患者麻醉后全身血压下降,出血灶血运减少,内镜不易发现病灶而导致漏诊。另外本次研究结果也表现术前有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死亡率明显低于没有明确诊断者。所以笔者认为术前明确诊断对于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卫勃,陈凛,谢万松,等.手术治疗消化道出血49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6):471-473.

    [2]刘凤林,秦新裕.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诊治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4):319-320.

    [3]何凡,陈勇,曾庆乐,等.消化道出血经动脉栓塞术后围手术期再出血原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5):1040-1042.

    (收稿日期:2012-10-23) (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吴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