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28
编号:13714176
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的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28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对内科疑难急危症诊治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20例,其中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心绞痛8例,急性肠梗阻6例,急性黄疸肝炎6例,对患者进行对症中医治疗,观察其术后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选患者在接受中医方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缓解,甚至消失,预后良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在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于一些顽固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视起来,并实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中医内科; 疑难急危症;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171-02

    临床上,对于一些疑难急危症患者的治疗,除了进行一些常规的临床治疗外,积极地介入传统中医诊疗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大量内科急危症患者的治疗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中医治疗,发挥中医的药学疗效尤为关键[1]。本次研究中,对选取的20例内科危急症患者进行中医方式的治疗,将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具体情况详见下面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8~52岁。其中,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心绞痛8例,急性肠梗阻6例,急性黄疸肝炎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入院治疗检查问询中发现5例有心绞痛病史,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虚汗,观察口舌,呈现暗紫色。急性肠梗阻患者入院前腹部有剧烈疼痛,舌头潮红,把脉就诊发现其脉象弦滑,同时曾采用西医方法治疗,但疗效不佳。急性黄疸肝炎患者眼部及身体出现发黄症状,患者尿色赤黄,食欲下降且恶心呕吐。

    1.2 治疗方法

    在以上所选患者中进行中医诊断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及病理进行诊治。其中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以理气药、消导药为主,来开结通腑攻下。重要主要选取干姜、党参、蜂蜜以及炒菜菔子等,剂量为10 g[2],这些药材对于疏通化气、温阳散结等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笔者采用大黄、厚朴、乌梅以及槟榔片、元明粉等各10 g[3]以通腑泻下。

    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诊疗重在补充心阳,养心护心,让患者的血脉得以疏通。对此可在中医上选取红花、桃仁、枳壳、人参、三七以及红花、陈皮、甘草等各10 g,当归、生地15 g,芍药12 g,五味子6 g等中医进行调配煎服[4]。

    急性黄疸肝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重点在于清热解毒、滋补肾阴。药材上一般选取山栀12 g,大黄6 g,茵陈15 g,郁金9 g,板兰根30 g,柴胡12 g,茯苓15 g,川楝子9 g,神曲15 g,蒲公英15 g,泽泻9 g。水煎服,一日2剂[5]。

    1.3 诊断方法

    和西医治疗不同的是,传统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观察及问询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需要对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辩证分析,进而来辨别、查找器官主要的症候所在,并进行病理的分类。对此,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临床表现为诱导进行深入总结和归类。

    2 结果

    在治疗后的7~30 d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患者在定时、定量服药之后,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其中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刺痛症状明显好转;急性肠梗阻患者腹部胀痛情况有效缓解,疼痛也大为减轻;急性黄疸肝炎患者尿色及肤色等均恢复正常,身体瘙痒症状好转,舌苔厚腻消失。

    3 讨论

    临床上对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的治疗,当前大多数采用西医的方法来进行,但是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积极地接受中医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的诊治上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传统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对症下药,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中医药师调配的药方,患者按照要求按时定量服用,相对于西医的手术治疗来说,其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少。与此同时,中医更加注重标本兼治,能够有效地清除病根并注重对患者身体的调养。

    具体来说,中医的诊断主要按照以下步骤展开。一般对于急诊患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疼痛一般为上腹部,但一段时间后疼痛呈现蔓延趋势,可覆盖整个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6]。具体的诊断方法可以用手按压,看有无压肌紧张的现象,在按压的时候若感受到腹肌有明显的紧张,还可以扪及胆囊位置,判断为结石或者胆囊炎等。对于肠梗阻患者,其临床上一般出现腹胀现象,且可以观察其腹部,看是否有肠蠕动波,然后注意听诊,看有无肠鸣以及气过水音等。

    总之,在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按照中医方法进行诊断分析,并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当中笔者也发现其对于一些顽固危急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视起来,并实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广源.内科急危重症中医治疗与抢救全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2]周巍然.浅析中医内科急症[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44):43-45.

    [3]蒋丽.顽固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及展望[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12(23):135-142.

    [4]程德纲.心悸病证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12(9):453-462.

    [5]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11(14):120-122.

    [6]郭茂田.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23(11):135-137.

    (收稿日期:2013-04-23) (编辑:程旭然), http://www.100md.com(张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