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36
编号:13708065
肥胖型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25日 蔡鹏宇 侯智勇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腹腔镜治疗的并发症

    本文腹腔组选用BMI 30~40 kg/m2的患者,为WHO标准的肥胖人群,其操作的第一穿刺孔非常重要。腹腔镜的穿刺损伤主要发生在腹膜后、大网膜、腹壁血管及内脏脏器。BMI正常患者,脐孔投影在腹主动脉或右髂总动脉或略偏右侧,但随体重增加,脐孔垂直投影逐渐下移至腹主动脉分叉下方[4]。头高脚低位时,腹主动脉位置上移,使髂总动脉及其分支更加靠近腹部,肥胖患者脐部与腹主动脉的距离缩短更为明显[5]。因此在进行第一穿刺孔的操作时应取平卧位,因为患者体重越大腹壁越厚,这种关系对安放气腹针和主套管非常重要,对于肥胖患者(BMI>30 kg/m2),插入的角度应增加到60°进针(近乎垂直)[6]。吴逸等[7]在腹腔镜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中考虑腹主动脉分叉处损伤的风险,采用的是脐孔上方4 cm作为第一穿刺孔。笔者所在医院也曾在肥胖的腹腔镜患者中采用脐孔上方做第一穿刺孔,但出现过胃部血管的损伤,考虑到全麻下有插管进入气管,造成胃部膨胀下坠及肥胖患者本身胃部下坠情况多见的风险,在本研究中还是采用闭合式脐部穿刺,脐部进Veress气针,形成气腹后再进第一Trocar。本文腹腔镜组18例患者有1例发生第一穿刺孔损伤,该患者有结扎病史,大网膜粘连于子宫表面,穿刺造成大网膜血管损伤,发现及时出血不多,予及时电凝止血处理。由于切除物的取出均经阴道,所以其他四个操作孔均选用5 mm Trocar,术后穿刺孔丝线外缝,无切口疝发生,愈合均良好。Ghezzi等[8]报道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开腹组。Wong等[9]报道两组术后并发症相似。在本研究中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手术者的熟练程度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